國資委相關人士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現在央企退出房地行業的事情比較復雜,不是說退出就能退出的。到目前為止很難說清楚,究竟有多少家央企退出了房地產行業。
利益驅動退出難兌現
除了股權問題之外,不能忽視的是房地產市場所帶來的利益使央企難以退出。
前述知情人士表示,在一些中小城市,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鼓勵央企到地方投資,同時還劃撥一些土地。這些土地除了建設工廠之外,也會建設一些職工福利房,那么在房價走高的情況下,自然也有一部分房子向社會出售。
國資委相關人士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央企退出房地產政策很難實行“一刀切”,存在著很多實際待解決的問題,有的企業需要給職工提供福利房等,因此,央企為職工興建福利房,是否也需要退出房地產都很難說清楚。
除了職工的福利房外,更值得關注的是,早些年,一些央企在部分城市的郊區建立自己的工廠,后來城鎮化速度加快,此前的郊區現在已經成為市中心,工廠需要搬遷,所在地塊已大幅升值。前述知情人士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央企普遍不愿意白白將企業的利益拱手相讓,唯一折中的辦法就是委托中介機構與政府談判,將土地溢價按比例給到央企。這個談判的操作也比較復雜。
正是由于一系列的原因,使得央企在地方上拿地價格比較便宜,但是當“地王”對于央企來說已是不太可能。最主要的原因是,資金上沒有辦法保障,國資委要求一些央企退出房地產政策的出臺,使得央企財務公司在資金管理上較為謹慎,對建立房地產項目所需資金不予支持,也很難貸到款。
知情人士表示,多種原因使得央企在地方上拿地有著諸多的便利條件,未來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房地產市場的剛性需求還是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央企可以通過到當地投資等便利條件,拿到很便宜或者白送的土地,再與地產公司合作或者直接賣掉都會有利益在其中,這就使得央企退出房地產的難度增加。
退出時間長增加不確定因素
部分央企退出房地產業還面臨著復雜的法律程序。
北京匯通行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躍進表示,由于央企退出房地產涉及到國有資產轉讓,從決策退出到真正實現轉讓過程特別漫長,手續繁多,而整個過程在不斷發生變化,有些項目到最后只能是半途而廢。
張躍進表示,央企退出房地產項目基本分三個階段,前期準備階段,包括政策咨詢,委托中介機構,可行性研究和制訂轉讓方案,報請上級審批、進行清算核資、審計、評估等工作,制訂職工安置方案、資產處理方案,國有資產評估備案。第二個階段就是進場轉讓階段,這個過程包括掛牌轉讓,與受讓方簽合同、資金結算等。最后是后續工作階段,進行工商、國有產權證變更登記。
而這三個階段中前期準備階段的時間最長,涉及到審批,資產核算等,或許在等待審批的過程中,土地或房地產市場等又發生了變化。
張躍進表示,珠海香洋實業有限公司從有意向轉讓到在北交所掛牌經歷了很長時間。該項目最初是由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廣州分公司參與實施,當時該分公司想將別墅賣掉,價格也與買家已談好,因為土地上的成品可以不用進北交所交易,但后來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成立專門處理房地產的小組來處理此事,考慮到整體轉讓才又將成品納入場內交易,中間經過了不少變動。
不難看出的是,由于操作時間長、一些正進行中的項目一時還很難退出,這就使得非房地產主業央企整體退出房地產面臨著很多難題。對于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國資委也很難有一個明確的答復,可以預見的是,央企退出房地產未來仍存在著很多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