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省財政安排的基本建設資金是30億,占到全省財政支出的1%,專項資金是12.36億,加在一起是42.36億元,占到全省財政支出的1.4%,就這些資金來說和實際需要相比,缺口很大。我們采取的辦法就是盡可能多的去爭取中央預算內基建資金。
去年我們爭取到118.04億元,2012年截至到現在,是144.98億元,發揮了較大作用,也有效的緩解了資金緊張的局面。由發改委管理的專項資金,產業引導和結構調整專項2.41億元,環保產業專項8000萬元,高技術產業發展專項5000萬元,服務業發展專項1.6億元。
省級預算內基建資金,重點支持四各方面,一是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民生、基礎工業設施、生態建設等,應安排10億元。二是婦幼醫院、大學建設文化體育設施等,共安排7億元。三是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像引漢濟渭、咸陽機場、西安地鐵、應急系統建設以及地震、氣象、測繪等設施的建設,共安排7億元;四是政法系統,也包括武警、消防等設施建設,安排6億元。
農業產業發展的投入情況如何?
張延壽委員詢問:近年來,中省在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方面實施了許多支農惠農政策,對農業產業發展的投入不斷加大,請問2011年中省對農業產業發展的投入情況如何?你們是如何安排這些資金的?這些資金投入在促進農民增收上起多了什么樣的作用?我省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是多少?
省農業廳廳長王宏回答:
2011年,我廳組織或參與下達的中省投資35億元,其中我廳系統直接使用的資金,也就是我廳2011年部門決算資金2.6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了16.78%和8.71%。中省投資按類別分,財政專項14.68億元,基本建設8.78億元,政策性補貼11.54億元;按來源分,中央投入22.2億元,省級投入12.8億元。在中央投資穩定增長的同時,我省省級財政專項資金也實現了快速增長,由2010年的10.43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12.8億元,增長了22.72%。
為確保各項強農惠農政策落到實處,提高資金使用效益,2011年,我廳緊緊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順應現代農業發展規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要求,圍繞重大項目調整投資結構、整合捆綁資金,努力發揮資金規模效益。
2011年度,我廳突出宏觀上重體制機制,微觀上推選進模式,發展上抓園區建設,謀劃提出了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果品貯藏百庫工程、農村能源服務模式、質量安全監督等一批重大項目,以項目承載預算,落實資金,使預算編制建立在科學可靠的基礎上,增強了預算的執行性。
我廳按照“存量調結構,增量保重點”的原則,在落實好普惠性政策的同時,將分散的資金集中用于重點項目,將使用效益不強的資金調整到真正能發揮“四兩撥千斤”作用的關鍵環節,對2011年財政專項資金進行了整合,在5個重點領域,實施了一批大項目,有力地發揮了資金規模效應。
一是支持主導產業發展,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二是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打造現代農業發展引擎。
三是推進農業服務體系建設,構建現代農業服務支撐體系。
四是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提升設備水平。農村能源建設項目。
五是拓寬投資領域,培育新的生產經營主體。
2011年度,我廳預算執行進度6月底達到70%、10月底達到90%,是近年來農業專項資金下達最快、最早、早多的一年。
教育的投入有多少?
曾敏利委員詢問:2011年是落實《中共陜西省委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實施意見》的第一年,全年財政對教育的投入有多少?這些資金主要解決了教育領域哪些薄弱環節和問題?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占財政支出很大的一塊,支出這么大的資金,支出結構情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