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樓市調控步入關鍵期之際,陜西省有關部門最近出臺的一項政策在全國引發爭議,這項政策因要求陜西省房價合理利潤率控制在10%而被稱之為“限利令”。對于這項“新政”,贊揚者有之,認為其不具可操作性者也大有人在。
利潤率測算之爭
近日,陜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和陜西省物價局聯合出臺通知,其中要求將房價合理利潤率控制在10%左右的內容引發熱議。
通知指出,陜西省各城市要劃定區域并在媒體上公布各區域住房銷售價格區間。按照土地成本、開發成本等項目,確定合理利潤率并控制在10%左右,同時在廣泛征求開發建設單位和群眾意見的基礎上,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各區域住房銷售價格區間,引導商品住房價格滿足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需求。
一些業內人士并不看好這項“新政”,認為不具有可操作性。陜西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負責人認為,地方政府的初衷是好的,但一些具體措施值得探討,“首先是10%的利潤率是否科學值得商榷,其次有沒有一個科學的監控體系能確保開發商真正公布成本,操作起來是有一定困難的。”
“限利令欲帶動銷量”
針對社會輿論對陜西省“限利令”的關注與爭議,陜西省住建廳房地產市場監管處處長張繼剛說,出臺這一政策主要出于三個考慮:規范開發商的定價行為,各城市分區域確定商品房價格區間后,開發商須結合項目的品質、地段等合理確定房價并向價格主管部門備案;讓老百姓了解所在區域房價的大致范圍;在近期房地產市場銷量下滑的情況下,公布各地分區域房價區間,讓一些剛需購房者了解本地房價的大致合理價格,促使他們作出購房決定,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帶動房地產市場的銷售。
據張繼剛介紹,這一房產新政正處于前期啟動階段,下一步將在陜西省部分城市選定特定區域進行試點。(編注:通知原文表述為,“請各地分區域測算住房項目成本并在媒體上公布各區域住房銷售價格區間,備案價格應在公布的價格區間范圍內。”)
對于外界質疑的10%利潤空間問題,張繼剛說,這個利潤空間是陜西省建設部門經過前期調查后得出的結果。
記者了解到,2011年底陜西省建設部門在全省各設區市進行了一次典型房地產項目成本利潤率調查,共抽取了全省21個房地產項目進行成本核算,結果顯示其銷售利潤率均在10%左右。
“做事總比光說好。”張繼剛說。陜西省此次推出的新政策是在全國房地產宏觀調控背景下地方調控措施的一次嘗試,并非如外界理解的是對房地產市場的干預和管制。
“還存在一些執行難點”
對于此次推出的新政,當地一些開發商認為,將對部分區域的房地產項目利潤造成影響,迫使部分開發商壓縮成本以確保利潤,可能影響到部分項目的質量和品質。
西安一家全國大品牌開發商負責人認為,陜西省出臺的“限利令”對部分區域的房地產項目利潤可能會有所影響,如西安市的曲江區域商品房房價高,品質也好,這一區域的銷售利潤率平均在20%以上。如果政府將利潤率控制在10%以內,“會極大影響該區域的房地產開發熱度”。
這位負責人認為,如果項目的整體利潤率被人為限制,不排除有開發商可能通過在其他環節減少成本來加以應對。
一些開發商對陜西省的“限利令”如何執行也表示疑慮。對此,張繼剛說,這項新政策在下一步執行中還存在一些難點,例如在測算成本時如何合理確定樣本項目的問題,“而最重要的問題則是如何合理確定一個區域的房價區間,因為一個區域內存在不同品質和定位的項目,如何讓有關部門確定的房價區間能夠體現區域的真實房價水平,需要在實踐中逐步摸索。”(東方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