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要進行維護保養,鐘鼓樓從昨日起閉門謝客。預計將在明年2月6日重新開放。記者獲悉,為期3個月的維護保養主要是對鐘鼓樓脫落的油漆面、鼓樓樓面進行修繕。 首先進行鼓樓屋面修繕
鐘鼓樓博物館業務部部長李保懷告訴記者,鐘鼓樓每年都要進行維護,一般的小維護不用閉館,在夜間就可以完成。大一點的維修則是幾年進行一次。這次主要針對鐘鼓樓脫落的油漆面、鼓樓的屋面進行維護,所以需要閉門謝客。
記者獲悉,因為立柱、門窗表面的油漆面受到風吹雨淋,出現部分脫落、變色的情況,需要定期保養維護。冬季游客較少,所以選擇這個時候修繕。昨天起已經開始在鼓樓搭架子,首先要對鼓樓屋面進行維護保養。
預計這次修繕需要3個月的時間,將于明年2月6日重新開放。
鐘樓去年11月曾經換瓦
古建筑需要經常維護。鐘鼓樓每年都會進行日常性維修,比如脫釉、換瓦、脫漆等。其中對鐘樓的幾次搭架子修繕分別是1996年、2004年、2011年。1996年更換金頂里已經腐朽掉的木芯,2004年對屋面進行保護性維修,2011年11月對屋面屋檐部分開裂脫落的瓦片進行了更換。
記者獲悉,“晨鐘暮鼓”對望的鐘鼓樓已屹立600多年了。鼓樓和鐘樓是一對孿生兄弟,互相輝映,為西安增色不少。鼓樓是現存的中國最大的鼓樓之一,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成,比當初的鐘樓早建4年。樓基面積比鐘樓樓基大738.55平方米,通高34米,雄杰秀麗不亞于鐘樓。古時樓上懸掛一面大鼓,傍晚時擊鼓向全城居民報時,故稱鼓樓。 鐘樓是座正方形磚木結構建筑物,自地面至樓頂高36米,由基座、樓身和樓頂三部分組成。基座每邊長35.5米,高8.6米,面積約1377.4平方米,全部用青磚砌成。初建時地址在今廣濟街口。明神宗萬歷十年(公元1582年)鐘樓整體遷移于今址。(西安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