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還將建設富有西部特色的旅游產品體系。適應現代旅游需求和發展趨勢,發展特色旅游產品,推進旅游要素轉型升級。圍繞彰顯華夏文明淵源,大力發展華夏子孫“尋根”旅游、紅色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古村古鎮文化旅游、黃河及黃土民俗文化旅游、邊塞風光文化旅游。促進旅游與農業、工業、林業、水利、體育等相關產業和行業融合互動,加快發展農業觀光、森林生態、河溪漂流、溫泉養生、體育健身等休閑體驗性旅游。推進旅游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地域特色鮮明的旅游文化品牌,每個縣(市、區)培育發展至少一個以上的旅游文化品牌項目。大力培育會展旅游、商務旅游,有序發展自駕車觀光游、特色房車游、高爾夫旅游。加快地域特色濃郁的旅游商品研發創新,建設全國性旅游商品生產基地。在大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建設一批特色突出的旅游商業街、美食街、文化演藝街,形成一批國際旅游品牌,引領陜西旅游走向世界。
加強國內外旅游機構合作構筑跨國界、跨地區的旅游營銷網絡
加大旅游宣傳促銷力度也是我省建成旅游強省的關鍵。堅持“政府主導、企業跟進、整合資金、捆綁促銷”原則,在主要客源國、客源地和有潛力的地方,利用多種形式,開展有影響、有特點、有效果的宣傳推介活動。精心創作集中展現各精品旅游景區風貌的廣告片,選擇國內外知名媒體進行持續性宣傳。印制和投放10個語種、覆蓋25個主要客源國和地區的旅游宣傳品,邀請主要客源地國家和地區知名媒體來陜進行旅游考察、采訪和報道。省屬新聞媒體要開設陜西旅游專欄、專題和電視頻道,在報刊、網站顯著位置和電視黃金時段開展旅游公益宣傳。各地要在機場、車站、城市中心廣場、大型購物中心、主干道等游客集散地設置旅游品牌廣告,納入相關市政、路政規劃。各涉外部門要利用自身優勢和渠道積極參與旅游宣傳。策劃并推出一批標志性重大旅游節慶活動品牌,創造“亮點”、“熱點”吸引和招攬海內外游客。加強與國內外各類旅游機構的合作,構筑跨國界、跨地區的旅游營銷網絡。
到“十二五”末年收入超過50億元的大型旅游集團達2-3個
我省還將培育壯大骨干企業。支持省內外有實力的大企業進入旅游業發展,通過兼并重組、強強聯合、產業鏈擴張實現旅游要素集聚,培育形成一批新型龍頭旅游企業。大力發展以開發休閑度假旅游、會展商務旅游、森林生態旅游、河溪漂流旅游等特色化產品的專業性公司,努力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專業性旅游集團。鼓勵有條件的旅行社通過資源整合、連鎖經營、統購分銷,構筑全國性大型旅行社集團,努力躋身全國旅行社百強。推動旅游酒店向集團化方向發展,通過資產管理和資本運作,發展一批國際化、網絡化、品牌化的酒店經營管理集團。到“十二五”末,年收入超過50億元的大型旅游集團達到2-3個,年收入超過10億元的專業性旅游集團8-10個。
將旅游城市建設成為最適合人類生活和居住的美好家園
加強旅游景點周邊環境和秩序整治。進一步健全旅游監管體系,加強監管部門的聯合執法,取締非法旅游經營活動,嚴厲打擊虛假廣告、強買強賣、出售假冒偽劣商品等欺詐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維護游客合法權益。健全旅游投訴處理機制,及時受理和處理游客投訴。加快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旅游服務標準體系和旅游誠信體系,推進旅游服務標準化和國際質量認證,開展誠信旅游創建活動,努力建設世界一流的旅游消費環境。要把優化旅游環境與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將主要旅游城市建設成為最適合人類生活和居住的美好家園。(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