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上午,記者帶領運城市國土資源局統征中心薛保國查看了這兩塊地。薛保國證實,統征中心未受理過這兩塊地的征地報批事宜。他說,未按法定程序報批、進行“招拍掛”,卻向農民支付了土地補償款,這種行為有“私自囤地”的嫌疑。“私簽協議、私賣土地是無效的,也是不受法律保護的。”薛保國說。
三次報批1700畝
公園僅占385畝
岳壇村三組村民向記者反映,剛建成的北郊公園征了三組87畝地,給的補償是每畝6.6萬元,而山西省的征地補償是每畝8.5萬元,每畝相差1.9萬元。
北郊公園是運城市政建設的一個新亮點。在北京開往運城的K603次列車上,同車廂的運城人聽說我們要去姚孟辦事處出差,不無自豪地向我們推薦這座以自然園林風格為特色的“千畝大公園”。
當我們走進這座即將開園的“多功能綜合性山水人文公園”時,發現它并不像想象的那樣“規模宏大”。矗立在大門內側的“北郊公園簡介”告訴人們:這座公園占地25.7公頃,合385.5畝。
公園面積不足400畝,何以會被群眾說成上千畝?我們在采訪中得知,“民間傳說”并非空穴來風。為了興建這座公園,運城市人民政府從2008年到2011年,先后分三個批次向山西省政府申報公園建設用地。“山西省人民政府土地審批文件”晉政地字〔2008〕139號、〔2011〕240號和〔2011〕349號分三次作出運城市年度建設用地的批復,累計批準北郊公園建設用地114公頃,約合1712畝。這意味著,北郊公園實際用地只占報批建設用地規模的22.5%,不到1/4。記者實地踏訪發現,按照征地方案應呈“田”字形的北郊公園,實際建設成了“7”字形。據悉,公園旁邊3/4的土地都被“儲備”起來,將留作日后房地產開發使用。
歷經近些年的一次次賣地、征地,岳壇村900畝農田就這樣從村民眼前消失了。(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