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建成后不能榨油、傳承人回遷已不現實”的結論出自中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出臺的“老油坊博物館方案設計”。據知情人透露,該研究院是受長安區城建局之托設計的方案。
在這份方案上,記者看到,博物館將是一個現代化的建筑群。它包括了“灃河樂園”、創意飾品店、老街酒吧等部分。其中的“非物質文化活態展示區”有“門架、展廳、保護展示、生活輔助”4個部分,但傳承人生產榨油的場所沒了蹤影。
對此,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授楊豪忠認為,這個設計方案違背了非遺保護的“原真性”原則,并未發揮出老油坊的核心價值。“建博物館,其實就是把核心放在了視覺效果上,這并不是最好的方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屬性是活的,我們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通過它的生產活動,把它深入到當地的生活中。”他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
“非遺保護應該講究整體原則。這個方案,僅僅把油梁、榨油設備等個體看成了文物。廠房哪怕再破,也不能拆,它與傳承人、榨油設備一起構成的整體才是完整的文物。我們不能‘割裂’著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陜西師范大學教授傅功振說。
“我們最大的愿望是不想讓這個百年老油坊消失,不想拆了真文物,修個假古董。一次次向政府表達,可誰真正注重傳承的意義。”高飛無奈地說。
非遺文化保護為何有法難依
2012年10月開始,原本只懂榨油的高讓讓一家,“和當地政府搞起了拉鋸戰”。
“我們就是拖延時間,晚上睡得很淺,經常驚醒,得時刻小心強拆。”高讓讓看守搬遷過去的東西,兒子高飛睡在老油坊里面。
眼看天氣一天天轉冷,政府工作人員經常來勸說高家簽字同意搬遷。據高飛說,甚至有人揚言要“堵路,斷你們的電”。一度,高飛生活在“明天強拆隊就要上門”的恐懼之中。
眼看回遷無望,老傳承人一家開始了艱難的維權。
高讓讓找到了長安區文體廣電局,希望他們能從非遺保護的角度,幫助他與區政府溝通??傻葋淼拇饛?,卻是他們也“無能為力”。
“主管單位都幫不了我,那我該找誰?當時真覺得挺迷茫的。”高讓讓坦言。
作為灃峪口老油坊的主管及保護單位,長安區文體廣電局為何“緘默”?
“這兩年區政府在搞一個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老油坊所在的灃峪口村也屬于規劃的范圍內。具體如何規劃、如何建設,區政府已經交給區城建局操作,我們只是配合。另外,雖然老油坊已成功申報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物權仍在灤鎮街道辦。”通過電話,長安區文體廣電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
據這位工作人員透露,在傳承人和多位非遺保護專家的呼吁下,文體局曾向區政府和區城建局提出過意見。“但得到的答復是‘哪些該拆,哪些不該拆,我們心里有數’,從此,我們也不好管這事兒了。”
然而,在傅功振看來,雖然有困難,但長安區文體局沒有積極站出來為傳承人“撐腰”,實屬不該。“涉及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問題,就應該由文化部門主導,其他部門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