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目前我國房屋維修資金采取“分城市管理”、“分樓盤管理”、“一次性收取”、“分散使用”的方式,在業主入住時一次性收取房屋維修資金,繳存金額按照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確定,繳存之后物業公司按照當地房管部門的要求存入指定銀行中。
多位專家學者接受采訪時表示:應加快物業維修資金的“市場步伐”,提升管理水平。首先是“摸清家底”,對物業維修資金進行全面調查,弄清物業維修資金的總體規模、每年增長幅度、使用情況等基本數據。其次是從簡單的“監管責任”向“保值增值責任”邁進。在尊重業主選擇的基礎上,銀行、保險等金融部門聯手,開發能夠確保物業維修資金保值增值的金融產品,變簡單的“睡眠資金”、“存款資金”為“增值資金”。第三是加快物業維修資金保存現狀的信息披露程度。允許業主委員會對物業維修資金的狀況進行核查、按年度披露房屋維修資金的狀況。
借鑒
國外怎樣用房屋維修金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校區客座教授杰里夫表示,在美國,公共維修資金的管理是完全市場化的操作。業主繳納的住宅專項維修資金都是由基金公司來負責管理。如果房屋需要維修,就由物業公司報到基金公司,基金公司到市場上尋找維修公司進行維修。
日本早稻田大學副教授池田一郎表示,日本的房屋維修資金采取“開發商包攬”的方式,維修金就包含在房價中,由開發商全程負責房屋維修,業主所購買的房屋是由開發商承擔所有的修繕費用的。這就要求開發商必須從一開始就面臨著幾十年之后的維修難題,如果開始偷工減料,越往后開支越大,這樣的制度設計在要求開發商承擔巨大后期責任的過程中,“倒逼”前期責任,形成了良好的制度效應。
留神
電梯“吞人”多和人禍有關
維護過程中 沒設隔擋
南京市質監局特種設備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電梯檢驗部負責人介紹,電梯吞人,一種可能的情況是:維保單位正在對電梯進行維護。在此過程中,層門開著,電梯轎廂在其他樓層位置。這時門口肯定要設隔擋,“如果沒有隔擋,乘客不知情就進入了,就可能出現危險。”說白了,這種情況是管理疏忽造成的。
把門扒開 轎廂卻沒到
一知名電梯公司的技術專家,向記者介紹了另外的情況。“有的層門,鎖鉤裝置松脫,這時遇到有人暴力扒門,就可能會出現層門打開,但轎廂還沒到。”門一打開,正好旁邊有不知道情況的乘客進入,就容易釀成事故。這同樣是人為原因導致的。
違規操作 門突然打開
專家還介紹,有的維修人員,發現電梯的保護開關需更換,但臨時找不到零件,又不想耽誤乘客上下大樓,就可能進行“短接”。這能讓電梯維持運行,但也容易發生“轎廂沒到門先開”的危險狀況。
坐自動扶梯 小心踏板
質監專家介紹,超市商場常見的有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在進行維修時,有時會對踏板進行拆除。等維修完畢后,拆除的東西沒有及時安裝或者安裝不到位,就可能出現“吞人”的情況。
他表示,預防這種情況很簡單,只要每天啟用扶梯前,管理人員先運轉一遍,檢查全部沒有缺損即可。(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