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南寧市江南區敢槐坡有村民1000多人。目前,這里因遭受重金屬污染,不但土質受到破壞,田里的收成銳減,不少人常年在外務工不愿回家。
在敢槐坡一劉姓村民的田里,土壤呈現不正常的黑棕色。這位村民告訴記者,多年前的無序開礦,使水源受到污染,礦渣中的重金屬被雨水帶到農田里,導致土地越來越貧瘠,嚴重的地方甚至寸草不生。
記者6月24日在現場看到,地里基本沒有農作物。“50年前,村里還是糧食高產地,尤其是玉米產量要比鄰村高很多。現在,已經無法種植水稻等水田農作物,就連玉米都很難有好的收成。”一位村民說。
2001年6月,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遭遇特大暴雨襲擊,環江河上游的3家選礦企業的尾礦庫潰壩。洪水退后尾礦及廢礦渣沉積于被淹沒的兩岸耕地上,造成洛陽鎮、大安鄉、思恩鎮9000多畝農田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福龍村村民陸未晚說,洪水過后,莊稼出現大面積死亡,當時村民們并未在意,直到第二年才發現,地里無論種什么都長不出來。縣里接到群眾反映的情況后,組織環保、農業、國土等部門進行實地調查,抽取土壤樣品送自治區有關部門檢驗,結果顯示農田土壤酸度過大,鉛、鋅、硫、砷等元素含量超標,認定是因上一年洪水淹沒農田受到污染所致。
土地污染讓村民們的生活受到很大影響。陸未晚指著一塊田說,以前這里是水田,現在沒法種水稻了,只能種桑樹養蠶。他說,污染事件發生后,政府組織群眾開展土地修復工作,采取撒生石灰的辦法,改善土地板結問題,“即便現在能長出莊稼,大家也不敢種糧食,擔心吃了會影響身體健康。”(濱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