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區的建設要有邊界線,不能無限制地往秦嶺北麓推進。”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魏民洲說,這是省、市兩級主要領導的共同認識。
昨日上午,《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公布暨實施動員會召開。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魏民洲,西安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寶根,西安市市長董軍等出席。
《條例》共九章九十六條,歷時一年多、經20余次修改,將于今年10月1日施行。
“別的工程也許只有幾十年的功用,但誰也不可預測秦嶺北麓會在多少年內持續發揮效能。”魏民洲說,其他法規可能是某個領域、某個行業、某個區域的人受益,而對秦嶺的保護,會讓每一個在這座城市生活的人受益,是關乎這座城市長久發展、關乎建設國際化大都市、關乎建設美麗西安的一項根本性的、基礎性的工程。
西安市市長董軍介紹,《條例》明確指出,建立以資金補償為主,技術、政策、實物補償為輔的生態補償機制;盡快成立秦嶺綜合執法分局,在現秦嶺辦秦嶺監察支隊的基礎上,設立秦嶺綜合執法機構,適當授權,增強秦嶺辦打擊生態破壞行為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市考核辦要將秦嶺生態環境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體系,進一步落實相關區縣和單位的工作職責,增強考評內容的剛性約束。市秦嶺辦對完不成重點整治任務的,要采取掛牌督辦、領導約談等措施。
為什么不能讓秦嶺像阿爾卑斯山那樣清秀
“《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是對《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的繼承、補充和完善。”昨日,曾任西安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現任西安市秦嶺辦專家級顧問的夏仁朝介紹,《條例》不但變了名字,還在原先提出的“保護優先”原則基礎上,提出了“保護為主”的新原則。
“秦嶺保護經歷了很長時間,大家從不認識到逐步認識,再到統一認識,從政府采取措施到試圖通過法律法規的形式保護。”魏民洲在昨日的會議上回憶:“我1998年至2007年在商洛市工作,那時候講保護秦嶺,當地干部有些抵觸,認為應該‘靠山吃山’,不開發資源,經濟就難以發達。但為什么不能讓秦嶺成為像瑞士的阿爾卑斯山那樣山清水秀的地方呢?”
西安市區的建設要有邊界線,不能無限制地往秦嶺北麓推進。據西安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郝福京介紹,《條例》將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范圍劃分為禁止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和適度開發區。并對三個區域提出了明確的保護要求,設立了詳細的禁止行為和保護目標。
“平時大家都說要‘只做不說’,但在這件事上,要做還要說。”魏民洲說,要讓市民們都知道,秦嶺亟須保護,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所以在加大保護力度、執法力度、規劃力度的同時,也要加大宣傳力度。本組稿件由本報記者楊昊霆采寫
秦嶺保護劃分為三個區域
禁止開發區
海拔2600米以上的區域及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范圍內的世界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天然林林區
限制開發區
秦嶺山體坡腳線以上至海拔2600米之間的區域
適度開發區
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范圍內的其它區域(西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