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財政部表示要擴大房產稅試點范圍,與經濟增速減退后財稅收入減少有直接關系。今年上半年,全國稅收總收入完成59260.61億元,同比增長7.9%,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9個百分點。稅收增速的下降使財政部倍感壓力,盡管社會上對減稅的呼聲很高,但基于這種現實,財政部不僅很難減稅,而且產生了增加稅源的強烈沖動,擴大房產稅征收范圍便成為一項選擇。以已經開征房產稅的上海來說,去年全年此項稅收達到92.5億元,今年上半年已達到62.6億元。雖然房產稅在上海整個財稅收入中仍然只占很低的比例,但對于財政部來說,擴大房產稅征收范圍,對于減輕稅收減增所帶來的壓力,顯然是可取的。
不過,財政部的這種考慮能否順利成為現實,卻有待觀察。以目前被媒體炒得最熱的杭州房產稅方案來說,既然它已被叫停,為何能在僅僅提高稅率后就獲得通過呢?政府有權力向民眾征收房產稅,但“土地財政”已經使民眾為滿足居住需求背上了沉重包袱,也使得征收房產稅顯得不是那么理直氣壯。對于我國房地產市場來說,現在更重要的是按照中央政治局會議的精神,建立起能夠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對現行的金融、稅收分配,特別是土地制度進行全方位的改革,打破阻礙市場健康發展的既得利益格局。
只有搭建起了能夠保證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政府、開發商、民眾在市場中的利益得到合理分配,房產稅才能得到廣大納稅人的認可,順利推進。
房產稅真的要來了嗎?
今年以來,關于房產稅的消息不絕于耳。尤其是第一季度,國五條、國五條細則、地方細則陸續推出后,政策執行情況遠非預期中嚴厲,調控進一步升級的期望似乎將房產稅當成了穩定房價的“最后一根稻草”。
日前,財政部表示,擴大個人住房房產稅改革試點范圍,為全面推進房地產稅改革進一步積累經驗的消息傳來。這就意味著,今年極有可能推出第二批房產稅試點城市。
有消息稱,目前由住建部牽頭、國稅總局以及財政部相關人士組成了專門機構,對房產稅的試點擴容以及全面開征做相關調研準備。近兩個月,媒體報道中提到過的城市主要為杭州、南京和深圳。
不但“點名”的城市緊張,沒點名的城市也緊張。比如廣州,雖然試點名單里一直沒被提過,不過業內相關人士始終在關注房產稅的問題,說到調控,必提房產稅;說到房價,必提房產稅;說到稅收,廢話,當然更要提房產稅了。
據媒體消息,北京、深圳、南京和杭州等多地房產稅試點方案已上報,多數方案已接近“最終版本”。比較靠譜的是杭州。
據媒體報道,此前備受矚目的杭州版房產稅試點方案原本計劃5月初推出,試點方案內容參考上海模式:人均免稅面積60平方米,人均60平方米以上的普宅4‰、豪宅8‰,家庭第二套起征,存量免征。該方案住建部也有知曉。但因種種原因,杭州版房產稅試點方案上馬之際推后暫緩。據說原因是房產稅多大范圍征收、如何征收,各方尚有爭議。
為什么開征房產稅?靠房產稅能打壓房價嗎?對此,業內專家普遍認為,房產稅具有多元功用,可以完善財稅制度,房產稅屬地方稅種,能增加地方財政實力,匹配事權;有利于調節收入分配、縮小貧富差距;可以引導購房者理性地選擇居住面積適當的住房,促進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同時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進而有助于穩定房價。
有觀點認為,房產稅開征后將刺破房價泡沫。但要說刺破房價泡沫,則有些夸大其功用了。影響房價走向的因素非常之多,稅收只是其中之一,而房產稅更是稅收中的一個稅種而已。上海和重慶試點兩年多,已被證明并無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