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價誰害怕?
年年有地王,今年格外多。“北京地王、上海地王、一日三地王”一段時間以來,有關地王的報道不斷地刺激著我們的神經,推動著房價上漲的預期。日前,國土部表示要切實地穩定土地市場,加大高價地的防范力度。那么,嚴防高地價,如何嚴防?開發商不惜重金拿地的動力又在何處?地王頻出是否會影響房價繼續瘋狂上漲的預期?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沈竹和著名財經評論馬光遠、張鴻共同評論。
國土部警示地價異動城市,新一輪地王潮為何又來了?土地饑渴和穩地價,會怎樣角力?地王能否導致開發商掌控定價權?房價腰斬,溫州出現斷供房又說明什么?
金九銀十,防地王。9月25日,國土資源部召開部分城市房地產用地管理和調控工作座談會,要求嚴防高價地,保持城市地價平穩,切實穩定土地市場。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胡存智表示,一些地方政府默許甚至助推出現高價地,影響市場預期,抬升,房價,地價,按照歷年土地供應規律,四季度,土地供應迎來新高峰。加上地方政府性債務償債壓力,市場產生高價地動力很大。國土部要求各城市,特別是四個一線城市,要調增并公布住房用地供應計劃,向社會釋放土地供應增加的積極信號,以過去五年實際供地平均量為標準,持續增加住宅用地供應。
馬光遠:地王是地方政府推出來的不是拍出來的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最根本的問題是,這個地怎么來供應的?各個地方土地供應只有一方,就是地方政府,那么地方政府在土地供應的形式、時間以及土地供應的價格上具有完全的控制權,這是個獨家的買賣。如果你是地主的話,你在賣地的時候,首先你肯定要選一個好時機來推出好地,而且這個地怎么來推?你對它推地的形式都會做一個完全的規劃。
過去幾年我們聽到有一種說法,就是土地供應上有一個叫饑餓療法,就是饑餓療法是什么呢?就是讓大家感覺土地就是很缺的,你趕快來買,然后地方政府在這個時候會控制一下大家的情緒。比如說在拍的時候,什么時候拿出好地,什么時候拿出差地。地王是地方政府推出來的,不是拍出來的。
馬光遠:在目前的情況下地價很難做到低價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現在國土部提出要求,說熱點城市再也不能出地王了,我覺得這個完全可以做到,就是說你提出這么個要求,我們可以做,但僅僅限于今年。如果明年我還有優質地塊的話,我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仍然是可以的。這么多年以來,事實上就土地供應的結構、土地供應的方式來講,事實上都存在著一個明顯的控制問題。因為結構上來講,我們多年來一直在強調,說你必須供應的地是低價地,60%,70%必須供應低價地來建低價的商品房。但事實上我們來看的話,很難做到低價,在目前情況下。
再一個,我們看總體這三年來的一些土地供應情況,事實上,由于過去因為房地產調控的這種預期的影響,那么地方政府推地的積極性是很弱的,好的地絕對不會拿出來推向市場,來賣一個便宜價。所以我覺得今年這個任務能完成,但不等于解決了土地市場的問題。現在土地市場上說,未來由土地由地方政府來,由住房的預期推動的地價上漲在一線城市還會上漲,因為這個預期沒有改變。
如果我們的土地交易制度規定跟上交所,深交所一樣,每天必須九點半開盤,到下午幾點結束,而且今年所有的土地供應必須公示,你沒有任何調控權,那個地就掛在那個地方,隨時都可以交易,什么時候交易,什么時候完成都可以。如果說地方政府沒有這方面的調控權的話,我相信,要是國土部提這么一個要求的話,估計很難完成,但是在現在的情況下,地方政府的控制權還是比較強的。
張鴻:在國土部表態之前,今年的地王大戲剛好已經落幕;出不出地王完全控制在地方政府手上,它想出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