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民日報》刊文指出:“借助傳播媒介的革新,可以打開落后農村的開放大門,進而變革縣域經濟的發展格局。干部善用政務微博,可以便捷地了解民情”。今天下午,陜西省公安廳副廳長陳里做客人民微博微訪談時稱,中國的“村官腐敗”是世界“腐敗史”上最為獨特的一種腐敗現象,農民可以利用微博的網絡監督作用,揭發“村官腐敗”發生的犯罪現象,讓法律去緝拿那些闖入禁區的“村官”。
陳里說,實踐證明,微博可以成為很好的助政平臺。農村干部善用政務微博,可以便捷地“接地氣”、了解民情。“網上交流,網下服務”、“網上問題,網下解決”。通過網絡互動,及時聽取群眾呼聲、關注熱點焦點問題、落實民生實事,現在已成為基層干部常用的辦法。
陳里指出,基層干部開微博有利于加強基層干部與百姓溝通,好的工作作風是親民的基礎,基層干部運用互聯網執政,真誠對待每一個反映問題的村民,面對矛盾不回避,公平公正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努力化解矛盾糾紛。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把不穩定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有助于形成微博輿論場中的言論平衡。
陳里認為,懲治“村官腐敗”一個重要輔助手段,就是把懲治“村官腐敗”的有關法律發在農村干部的微博上。“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把戲,耍得最“油”的就是“村官”,政策根本就不是“村官腐敗”的對手。政策走樣,必然導致民不聊生,司法失范,必然引發社會動蕩。避免這種后果的有效途徑是利用微博讓農民監督。
據陳里介紹,有調查顯示,有些地方的農民很苦,卻又不知自己為什么會苦;想跟魚肉了他們的腐敗“村官”抗爭,又不知“村官”的“七寸”在何處。告狀,往往不得其言而訴,不得其門而入。農村干部離開微博,農民可以利用微博的網絡監督作用,揭發“村官腐敗”發生的犯罪現象,讓法律去緝拿那些闖入禁區的“村官”。
最后,陳里認為,中國的“村官腐敗”是世界“腐敗史”上最為獨特的一種腐敗現象,作為惡質政治生態的一種旁支系統,“村官腐敗”對農村經濟進步、社會和諧驚人的抵消力和破壞力不容低估。村官開微博可以把其放在微博這個透明的平臺上,每一個村民都能成為村務的監督者。(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