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近一段時間,關于中國養老金缺口、空帳等問題頻繁引發各界擔憂。雖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23941億元,但輿論仍普遍擔心,隨著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未來養老金會出現缺口。
中國社科院2012年底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顯示,2011年,中國有14個省(直轄市)養老基金收不抵支。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司司長陳良今年6月24日在一次研討會上曾表示,中國人口老齡化來勢迅猛,未來基本養老保險支付面臨巨大壓力。
除了可能出現的缺口問題,養老金的保值增值問題也值得憂慮。陳良指出,偏窄投資渠道讓現有的養老金面臨貶值風險。按照現行政策規定,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只能存入銀行和購買國債,由于投資渠道偏窄,在物價不斷上漲的情形下,基金實際上處于貶值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圍繞著養老金問題,長期存在的養老金雙軌制一直飽受詬病。李迎生指出,養老金雙軌制下不同人群養老金待遇差別懸殊,由此導致的不公平問題日益引起民眾不滿,養老金并軌勢在必行。但鐘君對記者表示,短期內仍看不到養老金并軌政策出臺的可能性。
完善養老頂層設計 實現“老有所養”亟待破題
面對“人多、錢緊、資源少”的困境,“中國式養老”該何去何從?今年8月16日,國務院提出要在政府“保基本、兜底線”的基礎上,發揮市場活力,推動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角”。
9月13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同時還提出,要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也就是近期引起熱議的“以房養老”試點。
唐鈞認為,從整體來講,養老問題需要一個合理的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以房養老”是一種解決養老問題的有益探索,但這是一個小眾的政策,考慮到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和國情,這并不適合大多數人。未來在養老社會服務方面,政府要更多的收入,讓老人的需求變成有支付能力的有效需求。
鐘君則表示,養老制度頂層設計要能夠充分發動社會力量,當政府提供不了足夠的資源時就要通過向社會力量購買養老公共服務來解決問題。同時要放開對社會性養老機構的管制,對于社會性養老機構的建立給予更多鼓勵和政策優惠。
鐘君建議,要在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之間打開一個通道,可以考慮大力發展非盈利性質的養老服務機構,例如可以在社區設立日間照料所,通過老人自己出點錢,政府給予一定補貼的方式維持機構基本運營,為老人提供吃飯、醫療等基本生活照料。這樣既能減少機構養老的壓力,又能排解老人情感缺失的寂寞。此外,鐘君指出,還要加強對養老金的監管,拓寬基金投資渠道,以實現養老金的保值增值。(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