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從媒體讀到兩個換房的故事,從英國的貝克漢姆到廣州的小白領,無論是“高富帥”還是“矮窮矬”,在換房面前都人人平等,個個都需要把舊房賣掉再買新房,舊房升值不少也為主人積累可觀財富。如貝克漢姆夫婦最近售出“貝金漢宮”,該物業是這對明星夫婦于1999年婚后不久花費約250萬英鎊買下的一幢別墅,他們曾為它報價1800萬英鎊,最終以1200萬英鎊成交。
媒體用上煽情的“揮淚”來描述貝克漢姆賣掉舊宅的不舍,其實對于業主和旁觀者來說,持有14年自住且升值近4倍,算是“飲得杯落”。
而一個廣州小白領的換房故事則顯得“接地氣”和勵志很多。這位小白領于2008年年底入市,當時手頭緊看中一個23平方米的小房子,業主報價25萬元,哪知后來樓市V形反彈,業主企圖反價。小白領不依不饒,斗智斗勇,還以租客身份率先進駐這套心儀單位,終于迫使業主“低頭”,接受加價3萬元且由小白領承擔所有稅費的條件而同意出售房屋。
這位小白領與貝克漢姆一樣面臨換房的決策,這套23平方米的市中心小房子價值翻兩倍多,賣掉小房子可在郊區換一套80多平方米的兩房,每個周末,只要有空,小白領都會奔波在去看房的路上,清遠、增城、從化……這些郊區新房交樓的時間普遍都在2015年,小白領更傾向于購買實實在在的現樓,樓齡大一點的二手房還相對會比較便宜,但是煩人的手續加上之前鬧心的經歷又讓她糾結不已。不過這位小白領的煩惱,對于眾多尚未入市老擔心樓市如何走勢的新買家來說,只是小菜一碟。老房子積累的升值大大減少她再購房屋的資金成本,高賣高買,樓價變動的風險近乎零。
記者最近到不少地方看樓,從內地的二、三線旅游地產城市到國外的塞浦路斯,凡是當地有產業支撐的城市,當地樓價租售價格都較堅挺,若只是以旅游人群為主要客流,那么當地的樓市則岌岌可危。以塞浦路斯為例,當地經濟中心利馬索爾樓價堅挺,但以英國度假客為主的帕福斯則樓價下跌嚴重,因為歐洲經濟危機,影響英國等“有米”游客前來消費。北上廣樓市一直走高,每年源源不斷落戶的大學生以及海歸人士是當地住房的有力支撐。若家里還有名額買房,與其買一個偏遠地區的新房,不如考慮一下廣州市區的老房子吧。(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