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那場全民“免費打車”的“燒錢大戰”景象似乎還歷歷在目,兩年多以后的今天,以補貼戰爭奪用戶的中國移動出行領域似乎開始回歸平靜。今年8月,隨著滴滴出行收購優步中國,占據了互聯網出行的絕對市場。資本市場“大風大浪”離普通人距離似乎有些遠,不過,讓很多南京乘客深有體會的是,網約車出行成本大幅增加了。
□金陵晚報記者 孫丹印
網約車悄然漲價?出行成本大大增加
8月28日早8點25分,家住江寧的陳女士使用優步拼車從家到龍蟠中路共花費47.44元,滴滴快車價格也大致相同,這個價格成為她乘坐網約車上班的新出行成本。而僅僅兩個月前,同樣的時間與路程只需花費二十幾元。而同樣時間的出租車價格維持在35元左右。
與陳女士的狀況一樣,最近,越來越多的南京乘客質疑,網約車是否悄然漲價?
自優步和滴滴宣告合并后,全國多個城市傳出漲價消息。昨日,記者打開滴滴快車,南京地區計價標準為1.8元每公里,每分鐘計時費0.4元。
滴滴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南京市場基準價格暫未變動,只是在不同的市場供求情況下實施溢價。之所以乘客感覺漲價,優惠券減少是原因之一。“由于各個城市不同時期的市場和交通情況不同,各地具體的補貼和獎勵狀況也會根據市場情況波動和調整。在一些市場已經成熟的城市,發放優惠券的力度有所減弱,主要精力和資金用于提高乘客的出行體驗。”
事實上,不只是滴滴、優步,各大網約車平臺在8月份以前就已經悄然降低了補貼優惠。比如神州方面,從去年1月份開始,對乘客推出了充100返100的政策,隨后優惠逐步減少,至推出“完成一單隨機獎勵優惠券”的政策。
司機收入也在降 兼職司機多在觀望
從去年開始,劉師傅用自己的一輛日產騏達,專職做起了網約車生意。早些時候補貼多時,一天跑夠10單就能獎勵100元,對他來說,跑一個月不算累也能賺七八千元,而現在,隨著獎勵的收緊,除去成本大概只能剩下4000多元了。
收入降低,是網約車司機的普
遍現狀。
而令這個群體普遍感到擔憂的是,再有不到兩個月,網約車新政就要開始實施。雖然目前江蘇地區的新政策還沒有出來,政策導向可能需要更嚴格的審批手續、甚至可能會加裝定位系統,加上現在開車的收入明顯降低,一些司機表示,目前也在觀望政策,可能過了這段時間就不再開網約車了。
“南京的網約車司機大部分都是兼職,一旦政策更加嚴厲,且沒有收入上的吸引,許多司機放棄這份兼職也是正常的。”劉師傅向記者分析,“如果兼職司機大幅度減少,那么網約車提價溢價也是不可避免了。
有用戶“逃離”出租車司機生意好做了
開始感受到“暖意”的,是傳統的出租車司機。記者日前在打出租車時,個體戶司機繆師傅表示,最近因為搭網約車比以前貴了,很多乘客開始轉乘傳統的出租車,自己也能感覺到生意更好做了,路上空駛的時間變短。
多名網約車用戶的行為驗證了繆師傅的感受。“高峰期優步、快車溢價的價格很多時候都高出了出租車的價格,而非高峰期的時候,網約車有加時費,而出租車這個時候不是雙計費,價格也經常差不多。”許多乘客表示,當網約車價格與出租車無差別甚至更貴時,寧愿選擇司機更靠譜、更認路的出租車了。
有第三方數據顯示,滴滴、優步等網約車的用戶日均使用次數這幾個月都在下降,這是一項能夠反映用戶粘性的指標。
燒錢模式難再續 專家認為價格難大動
滴滴收購優步中國后,網約車行業的“燒錢大戰”也正式告一段落。除了來自投資資本方的壓力外,網約車的合法化也為提價提供了契機。而在收購消息傳出后,是否涉嫌壟斷成為行業爭議焦點。
近日,商務部對外表示,“商務部反壟斷局已經兩次約談滴滴出行,要求其說明交易情況、未申報的原因等。下一步將繼續依法推進調查,保護相關市場公平競爭,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而對于乘客普遍關注的網約車價格問題,中國政法大學相關專家表示,由于網約車平臺運營需要成本,補貼的下降和價格的上漲讓中國網約車市場回歸市場理性。“不過,這也僅僅是代表燒錢時代的結束,目前除了出租車,滴滴、優步還有神州、易到等競爭對手,注定對乘客不會大幅漲價,而根據市場的變化適度進行動態調整,平民網約車的這種調整不可能過高,而是通過平臺衍生其他的盈利模式。”
價格對比
滴滴快車:1.8元/公里+0.4元/分鐘,起步價9元;人民優步:1.6元/公里+0.4元/分鐘,起步價8元;出租車: 普通款:起步價9元(含3公里)+2.4元/公里+燃油附加費2元中高檔:起步價9元(含2.5公里)+2.9元/公里+燃油附加費2元英倫款:起步價9元(含2公里)+2.9元/公里+燃油附加費2元電動款:起步價9元(含2.5公里)+2.9元/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