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接到家住南京和燕路上大發燕瀾灣小區業主張女士的投訴:稱她在這里購買了一套住房,然而,最近在收房時,卻發現原本與外墻齊平的入戶門,被開發商改動了,竟然往里面縮了約一米的距離,這與開發商提供的核準圖紙不一樣,也使得她家面積少了至少一平方米。不僅如此,在他們這棟樓里,有多達16戶均出現這樣的情況。
居民疑問
購房后,私有面積憑空少了一平米?
記者來到位于和燕路上的大發燕瀾灣小區,張女士購買的是小區7棟1單元的7樓。在現場,記者看到,張女士家的入戶防盜門往室里移進去了約一米的距離,而原先這個防盜門還是與外面的墻壁齊平的,在防盜門的一側,開有一個門,是弱電井門。簡單測算一下,張女士家的套里面積相應地就減少了一平方米。
“我今年年初來看過房子,這防盜門還沒有動,現在往里移了,給我們的圖跟實際情況不一樣。”張女士說。在張女士出示的購房合同上,記者看到一張核準過的房屋平面圖,上面標示的確實是入戶門與外墻齊平。
與小區業主一溝通,記者發現這一棟樓里就有兩個單元從3樓至10樓共16戶都是這樣的情況。但在同一單元的1樓和2樓,防盜門并沒有往里移動。“原本應該放在外面的弱電井,就仍然在這兩戶家里了,按照相關的規定,這是不允許的啊。”
記者探訪
房屋現狀與規劃局報批的圖紙一樣
記者找到小區開發商大發燕瀾灣,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負責人都去開會了,聯系不上。記者在現場等候了一個多小時,多方催促,這名工作人員仍稱聯系不上相關負責人。一些業主告訴記者,他們也多次找開發商討要說法,但開發商只是告訴他們,工作人員把購房合同上的圖紙弄錯了,此后也是一直不理會他們的訴求。
既然變更了規劃,那應該有相關的報批手續吧?記者于是找到南京市規劃局,在一位負責人的幫助下,終于調到了大發燕瀾灣的樓層設計圖紙。記者看到,開發商當初的設計報批圖紙確實如現在改動過后的一樣,1至2樓入戶門與外墻齊平,3至10樓確實往里。“開發商后來把入戶門往里移,應該是按規劃圖紙施行的,但為何圖紙與1、2樓的一樣,極有可能是工作人員的失誤,把1、2樓的圖紙復印后,以為上面的都一樣,發給了3樓及以上的業主。”
對此,業主則認為,原先的入戶門都與墻齊平,3樓以上的后來又往里移了。如果更改后跟規劃的一致,至少說明開發商在當初建設時與規劃不符,發現錯誤后又進行了更改,但沒有想到的是,開發商提供給業主的核準圖又與現實不符。“于是,他們就稱圖紙給錯了,也不再理我們了。”一位業主氣憤地說。
律師建議
業主可依據面積誤差條款索賠
記者采訪了一位房地產專業人士,他告訴記者,像這樣上下樓層的設計存在差異,一般很少見。不過,從這棟樓來看,只是入戶門的區別,不是戶型設計的根本改變,問題不是太大。“雖然私有面積看起來少了一平方米,但列入公攤面積,總體價格不會產生變化。”該專業人士告訴記者。
而江蘇蘇源律師事務所朱曉飛律師告訴記者,雖然開發商進行了更改,與業主所持的圖不一致,但因其符合規劃審批通過的圖紙,業主要求補償卻不太容易。他建議,可通過面積誤差的條款來維權。“比如套里面積比合同約定的少了,達到了相關的法律規定條款,可以獲得賠償。”朱律師告訴記者,交房面積誤差在正負3%的范圍之內按實際面積結算房款,如果實測面積比購買時合同約定的面積少了3%以上,那3%之外的可獲得雙倍補償。“畢竟套里面積少了一平方米,如果本身存在誤差,再加上這一塊,這還是比較好的一種維權方式。”(揚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