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陜西省子長縣石家灣中心社區石家灣石嘴村舉行廟會,當日19時許,有80多位參加會餐的村民先后出現身體不適、頭暈、嘔吐、腹瀉等癥狀,疑為食物中毒。
目前,子長縣已組織所有廟會會餐人員入院接受排查,36名有癥狀者病情穩定,正在住院治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和衛生監督所、疾控中心對疑似癥狀者嘔吐物取樣,對剩余食物、飲用水、調味品等已采樣送檢,事件原因將等待送檢結果確認。
無獨有偶,連日來,多地發生群體性食物中毒事件。6月13日下午,四川眉山映天學校部分學生開始出現嘔吐、乏力、發燒等癥狀。截至14日21時,送往醫院治療的該校學生達437名。經專家檢測會診,確定為沙門氏菌污染食品引起的感染性腹瀉。經過治療,在醫院就診救治的學生已陸續康復出院。
6月3日以來,湖南常德市石門縣新鋪鄉96名中小學生先后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熱、頭痛頭暈、咽痛、扁桃體腫大等呼吸道感染癥狀。經湖南省疾控中心檢測發現,引起疾病局部暴發的病原體是腸道病毒。
有關專家表示,集中發病與生活環境有關,夏季是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7—8月發病數最多。
同時,隨著氣溫逐漸升高,食品容易發生污染和變質,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發生的風險增加。國家衛生計生委的統計資料顯示,每年第二季度,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人數最多,主要是由沙門氏菌等引起的細菌性食物中毒。此外,春夏季農藥使用頻率高,農藥類食物中毒事件也容易發生。
國家衛生計生委建議,各地要切實加強對學校等集體食堂和飲食服務單位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同時要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健康教育,引導公眾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掌握正確的食品加工和儲存方法。(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