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睿徹 通訊員高翔
10年前,被一只不明小黑蟲咬過;10年后,來自湖北黃岡市的67歲袁先生,苦于治療中風無效,幾番尋找病因,才知禍起10年前的蜱蟲叮咬。經過對癥治療,他將于今日出院。
突然“中風”腦部卻正常
昨日,在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神經內科病房,袁先生輕松地四處走動。20多天前,他完全是另外一副模樣。
袁先生告訴記者,2月9日,他突然頭暈,走路搖搖晃晃,看東西出現(xiàn)重影,連手也感到麻木。當?shù)蒯t(yī)院診斷他得了中風,卻找不到病因。之后,他來到中南醫(yī)院治療。
起初,中南醫(yī)院專家也認為是他的腦血管出了問題??墒?,磁共振檢查沒有發(fā)現(xiàn)他的腦部有任何病變,按中風治療反而加重病情。
10年前被無名毒蟲咬過
該院神經內科副教授梅斌反復考慮后認為,中毒也可能導致神經系統(tǒng)損害。“您有沒有中過毒或接觸過有毒物品?”他向袁先生了解。
“我在10年前被不知道叫什么的毒蟲咬過,發(fā)了1個多月高燒才壓下來。”袁先生的述說讓梅斌拓寬了診斷思路。
原來,10年前,袁先生到大別山的林區(qū)游玩,回家后無意中發(fā)現(xiàn)肚子上有個小黑點,不痛不癢,還以為是一顆痣。一周后洗澡時發(fā)現(xiàn)是一只黑蟲,他當即將其拉出扔掉。
兩個月后,袁先生莫名發(fā)高燒至40℃,被診斷為敗血癥。各種抗生素輪番“上陣”,效果都不理想。最后,使用最頂級的抗生素才把高燒壓下來。1個多月后,袁先生痊愈。
試探性治療鎖定蜱蟲
梅斌懷疑袁先生當年是被蜱蟲咬傷,引發(fā)“神經萊姆病”。不過,要確診是蜱蟲咬傷,武漢幾家大醫(yī)院都沒有針對性的檢測手段。專家們采取了治療性診斷,即邊治療邊判斷。
針對蜱蟲的特效藥是青霉素。專家們堅持采用這種藥幾天后,袁先生的病情明顯好轉,用藥反應也是感染蜱蟲后特有的。此外,肌電圖等相關檢查都支持“當年是被蜱蟲咬傷”這一診斷。
蜱蟲病菌在體內潛伏了10年
為何被咬后10年又發(fā)?。棵繁蠼忉?,蜱蟲只是攜帶病菌的媒介。袁先生雖然把蟲體處理掉了,但病菌隨著蜱蟲唾液進入其體內,逐步隨血液四處擴散。病菌的潛伏時間可長達數(shù)年。
梅斌介紹說,袁先生10年前的那次高燒是“神經萊姆病”第一次發(fā)作,盡管通過各種抗生素壓下來了,但并沒有完全殺滅病菌,在其體內造成了慢性損害。
提醒>>>
踏青遇蜱蟲鉆入皮膚
切勿生拉硬拽
據(jù)了解,蜱蟲呈紅褐色或灰褐色,從芝麻粒大到米粒大,叮人后可引起過敏、潰瘍或發(fā)炎等癥狀。最嚴重的是,蜱蟲可攜帶大量病菌,如83種病毒、14種細菌、17種螺旋體等,給人類健康帶來很大危害。
傷害袁先生的就是一種介于病毒與細菌之間的螺旋體。近年來,國內曾報道多例蜱蟲叮咬致死的病例。
中南醫(yī)院神經內科副教授梅斌昨日提醒市民,春季到來,外出踏青游玩時要盡量避免在蜱蟲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處長時間坐臥。一旦發(fā)現(xiàn)有蟲叮咬、鉆入皮膚,不要生拉硬拽,可用酒精涂抹,使蟲頭部放松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取出,并密切觀察身體狀況。如出現(xiàn)發(fā)熱、叮咬部位發(fā)炎破潰及紅斑等癥狀,要及時就診,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記者劉睿徹 通訊員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