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指出,即使診斷為多動癥,其中的1/3也是可以自行改善、痊愈的,主要是因為上學后,需要更多的注意力,規則也更嚴格,孩子在發育過程中會得到訓練與提高。
不過,約有1/3的多動癥兒童,其注意力不集中、沖動、多動的問題會持續到青少年后期,1/3的多動癥患者的一些缺陷還可能持續到成人期。雖然成年后多動的情況會有些緩解,注意力也會提升,但大腦仍有缺陷,因此成年多動癥患者不合適從事需要高度注意力的工作,自我規劃也差一些。
4、多動癥應綜合治療
“導致多動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科學家一致認為,其根本原因在于大腦額葉及其周圍區域機能障礙。”張英認為,遺傳對這種癥狀的影響較大;有些患兒則與腦部受到有害影響有關,如在嬰兒出生前母親吸煙、酗酒、宮內缺氧、嬰兒出生時有產傷、窒息等。
另外,撫育因素對多動癥的發生、發展和預后有重要的作用。張英說,家長對孩子的態度與教養方式,會影響到多動癥的發生與發展,多動癥是一種疾病,如果對多動癥孩子仍像對正常孩子那樣要求,一定是沒有用的,打罵更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加重病情,使孩子的性格發生改變,出現對立、叛逆、說謊甚至離家出走。
張英說,由于多動癥是由生物、心理、社會諸因素引起,因此,應針對這三方面進行綜合治療。家長感覺到孩子有多動的可能后,要及時送孩子到醫院,接受全面透徹的評估。目前有效的治療方法包括行為管理、藥物治療、家庭治療、學校干預法、對兒童進行自控技能的培訓等。
專家解答
家長如何應對多動癥孩子
由于多動癥與撫育因素有關,錯誤的教養因素會加重孩子的病情,因此對患兒治療時需要家長的配合。張英認為,家長可從以下一些方面加以注意。
首先,家長需要了解有關多動癥的清楚而權威的信息。可盡量多與醫生、護士、心理學家、老師等與孩子治療有關的人交流,明了疾病的性質,尋找并去除可能的致病誘因,對患兒不要歧視、粗暴、打罵,要有耐心,發現其優點應及時加以表揚,以利于逐漸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對患兒過多的精力要合理安排出路,如進行一些戶外活動、打球、跑步等。
其次,訂立簡單的規矩。不要給孩子定太多的規矩,重點不在數量,而在規矩的約束力,培養孩子一心不二用,如吃飯時不看電視、做作業時不玩玩具。把規則寫下來,這樣就不必為規則是什么而爭吵,規則的重點要放在對家庭成員來說很重要的一些行為上,不必在一些不重要的行為上浪費精力。建立獎勵機制,當孩子表現好時,將會得到積分,達到一定的積分時,可以滿足他們一個預先商量好的愿望。可以用任何他喜歡的東西代表積分,如貼在卡片上的小紅花、裝在罐子里的塑料代幣等。對于打架、傷人等攻擊性行為,以及毀物等破壞性行為,應像對待正常兒童一樣嚴加制止,不可袒護。父母要對孩子大致寬容,只對特定事情不輕易放過。
第三,當家長希望孩子順從自己的要求時,應給予特定的、而且是單步驟的命令。家長應只命令一次,同時要保證孩子的注意力是集中的,眼睛最好直視孩子,盡量減少干擾,可讓孩子重復一次命令,以保證理解,加強記憶,同時應保證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去遵照執行。
第四,加強家校聯系,共同教育。家長不妨與老師每周通一兩次電話,互相報告重要事情。老師也不妨記下孩子在課堂上特別好或不好的表現,有條件時安排個別輔導,對于良好行為,如靜坐聽課、注意力集中、作業不粗心等,應及時給予表揚鼓勵,以利于鞏固。
“正確的態度對多動癥兒童的成長非常重要:信任多動癥孩子、面對孩子的缺陷仍給予鼓勵、淡化孩子的困境、在游戲中強調孩子的優點、不把孩子當成麻煩人物。”張英強調,教育要持之以恒,有信心,有耐心,堅持數年下來,對提高多動癥孩子的自尊心和學習成績一定會有所幫助。(大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