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許多孩子的心理世界之所以由荒原成為沙漠,就是因為他們從未或者很少有過“我能行”的體驗。我們的爸爸媽媽們因為各種“愛”的理由,而使孩子失去了很多體驗的經歷和機會。家長們因為怕孩子弄臟衣服而不讓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和游戲,因為怕弄臟地板而從不讓孩子做洗碗、擇菜的日常家務,因為怕孩子跌倒,游戲的時候受傷或感染細菌而阻止孩子栽花種草、挖蟲子、踩水洼,更有的年輕爸爸媽媽為了從小培養孩子的淑女、紳士氣質,而拒絕一切會帶來污漬的活動。
我們在幫助孩子去體驗“我能行”時,有些問題需要引起重視。
一、失敗是經歷,但要把心思和眼光放在成功上。
過家家是孩子體驗社會,協調自我和其他個體有效方式,孩子通過這種類型的游戲,體驗不同的家庭成員角色,學會與他人的溝通和妥協,初嘗被肯定的喜悅以及學會如何接受失敗。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自己也要不斷地成長,接受新的信息,不斷地調整自己對孩子的預期。
二、結果重要,但過程才是孩子成長的經歷。
有的父母阻止孩子看書看報、參加課外活動,有一個不變的理由——考大學也不考這個。有這樣想法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十分單一:“只要你能考高分,考上大學,我一切都可以給你!”甚至可以為此犧牲自己的工作和幸福。殊不知,這種“過度保護”無法使孩子正常成長,成長需要過程。正是父母的短視,剝奪了孩子體驗成功的權利;正是孩子很少有機會體驗成功,他們的心靈世界才由荒原變成了沙漠。
三、放開手,我給家長的建議是,對于孩子,我們要從小就敢于放手,從小事開始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