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下面這篇文章的作者是金濤,金濤是誰我并不認識,更從未謀面。是一位朋友告訴我,說在中國科協的網站上有一篇專門推薦我那本《快樂科普劇》的文章。作者金濤是中國科協專門研究中國科普推廣動向的研究員。于是我看到了這篇文章,發表日期是2007年9月13日。前些天我應邀到東莞擔任全國科普劇邀請賽的評委。很多來參賽的科技場館的朋友和我交流科普劇時對有一些問題感到很困惑,恰好,他們感到困惑的問題在這篇文章里都提到了。我把這篇文章貼在這里,一是表示我對金濤先生的感謝與敬意,二是借花獻佛,用金濤先生的文章來解答朋友們的困惑。
參與是最成功的科普----推薦《快樂科普劇》
撰稿:金濤
向青少年傳播科學知識、科學精神和科學觀念,毫無疑問是一件關系民族未來的大事。但是,客觀上又出現這樣的現象:一是很多孩子迷戀上網,這已成為令人頭疼的社會問題;另外,我們目前的應試教育,又導致不少孩子對數理化等科學技術十分厭惡。針對現實中存在的現象,抱怨或者指責孩子們當然是錯誤的,關踺在于我們應當研究采用什么形式向青少年傳播科學,如何使青少年對科學技術產生興趣,換句話說,學校的老師和科普工作者應當研究向青少年傳播科學的方法。
這種方法應當是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我們現在講科普,已經不限于傳統的科普圖書報刊,而是形式多樣、運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的大科普,如科技館、天文館、自然博物館、海洋博物館,以及科普影視、動漫等等,都是很受青少年歡迎的,但是這種科普通常只能是城市的孩子才有條件享受。我在這里特別推薦《快樂科普劇》(趙明編著,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團、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首先在于這種科普形式在城鄉的中小學都是可以推廣的。
《快樂科普劇》這本書匯集了16出內容不同的科普劇,涉及動植物、人體生理衛生、環保、高科技、食品營養等主題,我在這里無意去評點每一出科普劇的構思、藝術特色或劇情分析,而是重點推薦科普劇這一科普形式。我認為,在中小學開展科普劇的演出,由孩子們參與劇本的編纂(當然需要老師的指導)、擔任劇中的不同角色,以至最后參加演出,能夠有效地激發孩子們熱愛科學、對科學產生濃厚興趣,這中間的奧妙在于孩子們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而是主動地參與。按照教育心理和青少年的心理特點,主動地參與將激發興趣,調動想象力和創造力,這就使參與過程富有吸引力,從中感悟科學的魅力。
本書作者趙明老師從事小學教育20多年,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她本人又是熱心科普的兒童文學作家,多年來,她率先組織孩子們自編、自導、自演兒童科普劇,深受孩子們的歡迎,并在杭州天長小學創辦了我國第一個兒童科普劇團,正是因為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趙明老師在《快樂科普劇》一書的序中,深有體會地介紹了在學校開展科普劇活動產生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篇序寫得真好,題目叫“你會玩嗎?你快樂嗎?”,我希望全國的老師們、家長們都能讀一讀這篇充滿感情、感人至深的序言。
“美國有一位獲得教育界最高榮譽的教師坦言,他并沒有高人一等的教學經驗,他最擅長的就是喚醒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讓他們發現自己的潛能。他最自豪的就是他所教過后學生沒有一個自暴自棄,品行不端。他認為一個孩子的墜落就是從‘厭學’開始的。這篇文章讓我震撼。”作者如是說。在學校從教的那些年,她目睹了很多孩子出現“厭學”的狀況,萌生了一個想法:“如何讓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呢?我想,我無力改變整個教學現狀時,唯一能改變的就是我自己。”于是,她在語文教學中,把滲透“快樂”成為備課的焦點,把“課本劇進課堂”作為實驗班的科研項目,從而導致科普劇的誕生。她說得多么好?。?ldquo;兒童在快樂的時候,思維是最活躍的。愛唱愛跳愛表現是孩子的天性,只有抓住天性進行教學,學生的學習效果才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