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仔細一想,政模從小時候起就特別討厭帶有粉紅色、黃色、紅色的衣服或玩具,而且“鈴兒響叮當”也不是非得進行的教育課程,干嘛非得逼著孩子參加自己討厭的活動呢?而且孩子反問說“老師們怎么隨便就決定了呢”的話,也并沒有錯。
猶豫了半天,我找到幼兒園老師,說明了情況,希望老師可以讓政模不參加“鈴兒響叮當”,改表演“洪吉童”,如果幼兒園方面也有難處,那政模就不參加才藝表演了。
幸運的是老師們理解政模,說“政模個子高,可以表演‘洪吉童’”。結果政模便高興地表演了“洪吉童”。
現在回首這件事,我依然覺得,當時不是強迫政模,而是讀懂他的心并保護他的心不受傷害,是多么正確的做法!如果我強迫政模參加“鈴兒響叮當”,孩子就會想“我的心情沒有得到尊重的價值”,他的自信心便會受到打擊。
生活中確實有些事是勉強也得做的,但那些等上了小學后再學也不遲。對學齡前孩子來說,比那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明白,獨立的意志、獨立的想法是珍貴的,這些想法,只要明確地表達出來,就會被接受。
有時候孩子提出的主張看起來太異想天開了,用父母的價值觀來看是根本無法接受的。此時不妨咨詢一下專家或周圍的人,看看他們有沒有什么好的應對辦法。
請記住,只有理解孩子異想天開的想法的父母,才能培養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具有超常才能的孩子。
掌握孩子的發育曲線
每個人的生長周期都不相同。比如說:某個人的身高是一百八十厘米,但誰也不知道他是從小就一直持續長高的,還是中學后突然快速增長的,這完全是按照他的基因制定的時間表進行的。
不光身高如此,孩子們的發育也是這樣。運動發育、語言發育、認知發育等,這些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發育課題,在不同的領域都會有所不同,其發展速度也會因人而異。常有一些孩子,起初表現得反應遲鈍,但后來卻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這種孩子就是大器晚成的孩子。
反之,某個孩子現在在各個方面都發育很快,顯得很聰明,但也不能保證以后一直會這樣。而且這種孩子往往因為受到父母過多的期待,會有種“我一定要比別人更優秀”的壓力,反倒很可能無法正常發揮自己的能力。
除非孩子的智商是偏高的,否則到了青春期后,每個孩子的能力都會差不多。從這時起,決定孩子今后成就大小的,就是積極的動機和自信心了。
此時期孩子自己會決定自己的發育曲線,而且每個孩子在各個領域的表現也各不相同。因此,父母們大可不必為孩子現在所表現出的能力或喜或悲,就耐心地靜觀其變吧!
在孩子不經意之間,父母應該主動掌握主導權
就如培植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形象一樣,此時期最重要的工作是“訓育”。從這時起,孩子就開始社會生活了,所以必須學習能夠被社會所接受的行為方式。
此時期的孩子看起來似乎很講道理,但他的道理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父母如果放任不管,孩子就可能變成沒有禮貌的自私孩子;但如果因此就一味地打罵或訓斥孩子,則會使孩子的自我形象變壞,自信心喪失。因此,父母在訓育孩子時,需要運用一定的智慧。
最好的方法是媽媽切實地抓住主導權,還不能讓孩子察覺。
比如到百貨公司,孩子纏著要買玩具時,媽媽不要不由分說地回絕說“不行”,或者馬上就買給孩子。
媽媽應裝作沒看見孩子的耍賴行為,微笑著溫柔地問孩子:“那你想買什么啊?”
如果孩子說:“想買槍。”媽媽就可以說:“原來想買槍啊,那你買槍干什么用啊?它和家里的玩具有什么不一樣嗎?聽說上次有個小朋友在游樂場玩槍時,打傷了別的小朋友。不如現在媽媽給你買冰淇淋吧,等圣誕節時媽媽再給你買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