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常德市某中學2名男生離家出走。這是今年5月7日以來該校的第3起學生離家出走事件,目前出走學生已達5人。據該校老師分析,除了學習壓力大外,親子關系緊張也是導致他們離家出走的重要原因。
大人應該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個80多年前由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提出的育兒觀念,對很多家長來說還是很新鮮,而且真正能做到的家長并不多。由于沒有與孩子交朋友,不少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有的甚至鬧得不可開交。長沙市12355青少年成長服務臺就經常接到家長咨詢如何改善親子關系的電話,這表明要與孩子交朋友,對不少家長來說是急需補上的一課。
觀念差異導致親子關系緊張。
“我越來越難以理解兒子了,他不好好學習,跟我要錢去看李宇春的演唱會。我不給他錢,他竟要離家出走!你說我該怎么辦?”6月8日上午,長沙開福區趙先生撥通了長沙12355青少年成長服務臺的咨詢電話向專家求助。
趙先生的兒子趙喜(化名)今年15歲,正在讀初三。趙喜平時喜歡時尚,打扮前衛,而且特別喜歡李宇春,他的臥室墻壁上貼滿了李宇春的海報和照片,每天興奮地哼著李宇春的歌,無心學習。趙先生特意找兒子談了幾次話,要他把心思放到學習上來。但是沒過多久,他居然跟父母要錢去看李宇春的演唱會!當時,趙先生大發雷霆,狠狠訓斥了兒子,但是兒子的反應比爸爸還激烈,居然說要離家出走。
長沙12355青少年成長指導中心教育專家吳軍山認為,“化解他們父子間的矛盾,根本在于改善親子關系,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家長和孩子交朋友。這就要求家長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我們建議趙先生從趙喜的愛好入手,要看到李宇春身上值得學習的地方。比如可以從她身上看到拼搏,看到堅強,看到年輕人永不言敗的勇氣。通過了解超女,趙先生也許更能理解兒子的想法,平時與孩子多聊聊這方面的話題,引導孩子向好的方向發展。”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拉近的不僅僅是身高幾十厘米的差距,而是父母和孩子心與心的距離,是一代人和另一代人的那條可深可淺的“代溝”。
知心姐姐盧勤說過:“蹲下身,和孩子平視,你會發現另一個世界。”
今,盧勤仍對在一次出差時在長沙火車站看到的一幕印象深刻:一個小男孩不愿進火車站候車廳,惹他媽媽生氣了,媽媽很嚴厲地訓斥他。他在一旁低頭不語。媽媽看孩子這樣更來氣了,大聲對孩子說:“你抬起頭來,聽我說話!”孩子還是不理。
過了一會兒,孩子的爸爸過來了,見孩子與媽媽鬧別扭,于是蹲在孩子面前,低聲對孩子說:“爸爸一直知道你是個聰明、懂事的好孩子,你告訴爸爸你想回老家和正正哥哥玩不?”“想!”小男孩很高興地回答。“回老家和哥哥玩,我們就要坐火車回去,那你說我們現在該怎么辦?”小孩想了一會,說:“我們現在要去坐火車了。”說完,小孩和爸爸媽媽手牽手進火車站了。
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父母二人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收到了不同的效果。這說明家長采用平等溝通的辦法,比居高臨下的訓斥更能讓孩子信服。
針對家長如何與孩子交朋友的問題,長沙慧誠心理咨詢中心心理咨詢師李衛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認為,“這個蹲不僅是行為上的,而且是心理上的,是一種人格上的平等。家長覺得很多事情孩子應該怎么做,這個應該就是不平等的。因為家長們覺得很多事情是自己經歷過的,并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最正確的。家長的心意是好的,可每個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孩童世界與成人世界,有太多的不一樣。和孩子交朋友,就要學會和孩子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