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生病了本可以休息,何苦如此執著?”郭玉梅這樣回答:“我不害怕生病,不懼怕病魔,但我害怕離開講臺,害怕離開孩子們。我的使命就是為我的學生講好每一堂課。”
2009年第五次手術前,醫生建議將手術安排在正月十五以后,暗示“再好好過一個年”。而郭玉梅執意要在正月十二開刀,理由是:“正月十九是學校開學的日子,如果能活過來,正月十九就能度過危險期。如果不能活過來,一周也可以辦完后事,丈夫和同事不會耽誤學生一節課。”
2009年3月3日,郭玉梅出院的第一天,頭纏繃帶、浮腫未消的她沒有回家,而是先來到了學校。學生們圍著她抱頭痛哭。“老師,你啥時候能再給我們上課?”“快了,快了,等我拆下繃帶就回來。”不到兩個月,還處在康復期的郭玉梅,背著家人,騎著自行車悄悄來到學校。郭玉梅燦爛的笑容又一次綻放在岔河鎮中學的校園里。“老師好啦!”哭著笑著的孩子們雀躍不止,他們哪里知道老師這一路的艱辛:多次手術讓郭玉梅的顱骨缺損,耳部腦組織和外界只有一層頭皮相隔,稍有不慎就會形成腦震蕩。
如今,為了減輕郭玉梅的工作負擔,學校將她安排在圖書室工作。
癥狀依然存在、病痛絲毫未減,但郭玉梅依舊每天6點準時起床,提前騎車出發保證7點準時到校。每次學生去閱讀室上課,郭玉梅都提前做好準備,讀書的書卡、最適合學生讀的圖書目錄早已備好。“從2萬多冊圖書中精挑細選,勞神費力,以前從來沒有人做這樣的工作,就閱讀目錄這一項,普通老師沒有一個學期的時間完不成,而郭玉梅一個月內就做好了。”教師宋恩君感慨,“誰都不知道身染惡疾的她是如何做到的。”
郭玉梅知道自己終有一天會離開講臺,她在日記中寫道:“講臺,不只是在教室,學校內處處都是講臺!教學生,不只是用書本!人生也是一本書!”
學生幺嘉程說:“一次上英語課,我無意間向后看了一眼,發現郭老師正透過后門小窗往里瞅,我笑了,她也笑了。”在暫別講臺的日子里,郭玉梅的眼睛,她的心,從沒離開過她心愛的學生。
每天大課間,她都出現在操場上,和全校師生一起跑步,學生們心疼她,勸她:“少跑點吧!”她總是笑著說:“沒事,堅持就是勝利!”學生宋婉君說:“每一次從她身邊跑過,我眼里都會情不自禁地流淚,渾身好像充滿豪情和力量,覺得無論人生遇到什么困難,都不在話下!覺得學不好就對不起自己的生命!”
【 “在愛的海洋里,我是一艘幸福的小船,我付出這么少,卻獲得那么多,何以為報?”
——做手術舍不得用鎮痛泵卻不吝接濟他人,她用愛來回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