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昨公布海州村委出售公辦學位調查報告——
上次報道索引
時間:2010年5月20日
版次:A22版《中山新聞》
題目:《出售學位屬一犯再犯》
本報訊 (記者陸先念、潘斌)古鎮海州村委出售海州一小學位的事件又有新進展。經過幾天的調查,昨日,中山市教育局公布了對該事件的調查報告。報告顯示,此次個案為個別工作人員和相關幼兒園誤解政策所致。
調查:
賣學位屬內部個人“誤讀”
據介紹,本報報道出來后,中山市教育局及古鎮黨委、政府對海州村委賣學位一事十分重視,昨日,中山市教育局專門就此形成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009年秋季,該村確實存在對少數多余公辦小學學位以“捐款”1萬元的形式讓部分流動人口子女入讀的情況,但經過嚴肅批評后,該村將所收的捐款于去年9月全額退還給了捐款人,并明確規定今后不準以任何理由收取跟入學掛鉤的一切費用。
中山市教育局調查了解到,自2009年9月至今,該村沒有向任何外來流動人口收取跟入學掛鉤的一切費用。而此前出售學位是因海州村委內部工作人員對教育具體業務不熟悉,“憑著對2009年外來流動人口可以通過交費就讀小學的印象,誤以為2010年外來流動人口還可以通過捐款拿學位,”屬于對該事件的“誤讀”。而之所以其不太了解“今后不準以任何理由收取跟入學掛鉤的一切費用”的規定,主要是該工作人員的辦公地點不在海州村委本部大樓,其與村委其他同事的溝通相對較少。
整改:
村內所有幼兒園加強學習
報告還表示,相關幼兒園也誤讀了有關政策。“該幼兒園出于對畢業班學生尋求出路,從而達到擴大招生之目的,但該幼兒園由于是民辦幼兒園,平時政策學習的力度不夠,對上級政策宣傳不到位,部分教師對今年政府推行流動人口積分制的政策一知半解”,由此導致誤導市民提前到村委交錢買個放心。
報告表示,海州村委對誤讀規定的工作人員提出了嚴重批評,該村還將責成村委主管教育的工作人員對相關幼兒園提出批評和整改措施,并要求對村內所有幼兒園加強政策學習,把中山市推行流動人口子女積分入學的政策掌握到位、執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