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規接入服務 查處遭遇尷尬
網絡文化市場“總體規劃、控制數量、提高質量”的發展政策,使網吧逐步走向連鎖化經營模式,網吧的審批程序更加嚴格、準入門檻要求更高,一些規模小、實力弱、不符合條件的網吧無法進入合法經營渠道,而違法經營者受經濟利益的驅使,鋌而走險,開“黑網吧”進行非法盈利。近幾年來,各地工商部門加大了查處“黑網吧”工作力度,但“黑網吧”日益隱蔽,工商部門缺乏強制執法手段,取證難,執法往往陷入困境。
根據互聯網管理條例及國家有關部門規定,互聯網接入服務商在提供接入服務時應加強對用戶接入用途的核實,對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是無《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的“黑網吧”,相關互聯網接入服務提供者不得為其提供接入服務。但在實際操作中,服務商為了客戶量的增長,并沒有對“兩證”嚴格審查,甚至明知其從事網吧服務,仍然為其提供接入服務,并以收取高于民用網絡的費用方式收取網絡費用。巫山縣去年查處的6個“黑網吧”案例中,這些網吧每月向電信部門支付500元左右的網絡費用,而一般民用的網絡僅100元左右。
基層工商執法人員認為,雖然很多“黑網吧”是以私人名義向電信部門申請賬戶,但從技術角度講,一兩臺電腦的終端流量與十來臺電腦的終端流量是有差別的,特別是對網絡使用流量大和在線時間長并開啟路由功能的用戶,電信企業是完全能掌握的。電信部門未盡其職,為“黑網吧”的蔓延提供了網絡平臺和技術保障。
農村文化需求矛盾亟待解決
針對“黑網吧”呈多發趨勢的現狀,近日巫山縣工商局與電信部門就建立網吧聯合監控機制達成共識,加強協調溝通和配合,建立非法網絡用戶信息發現機制、協同查處機制,一旦發現涉嫌違法違規經營的用戶,雙方及時互相通告,積極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豐都縣工商局副局長馬清表示,目前,農村“黑網吧”問題除了經營者賺錢牟利的因素外,還反映出深層次的問題:廣大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上網需求與農村合法的、規范化的上網服務場所缺乏之間的矛盾。本地網吧總量控制,新設網吧無法取得相關批準手續,是當前農村互聯網市場存在的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對于具備一定投資規模,軟硬件條件也符合國家相關規定要求的新設網吧,是否可以考慮將其引導、規范為合法的、規范化的網吧,從而更好地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上網服務。
目前,重慶文化執法部門與公安、工商、消防、通信管理等部門建立了各司其職、互為支持、有效配合的聯動機制,形成了對“黑網吧”齊抓共管、整體聯動的監管格局,文化市場監管力和可控性明顯增強。 (記者 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