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錄取接近尾聲之際,有媒體曝出,山西忻州師范學院在高考錄取過程中,要求收到錄取通知書的考生提前交學費,并稱“不提前交費就視為自動放棄錄取資格”。新華社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預交學費引爭議
日前,有媒體曝出,海南省臨高縣的準大學生小陳遇到了一件怪事:報考的山西忻州師范學院要求在8月10日之前交清學費,否則將取消小陳的錄取資格,同時所發的錄取通知書也將“作廢”。
這一報道是否屬實呢?記者趕赴山西忻州師范學院進行了采訪。
在該校招生就業處,記者看到了這份入學須知。該須知確實要求考生在2012年8月10日前交納學費,“有特殊情況不能按時交費的,請及時與學校招辦電話聯系,如不按時交費,也不與學校聯系者,將視為自動放棄錄取資格,所發‘通知書’無效。”
記者了解到,忻州師范學院早在2004年就采取這種手段進行招生,并且省內省外方法有所不同。
山西人劉偉(化名)是忻州師范學院一名即將升入大四的學生。他告訴記者,與省外考生收到錄取通知書后預交學費不同,他當年是先接到了學校打來的錄取電話,要求他提前到學校交學費并領取錄取通知書。
“接到電話的第一感覺就是,會不會是詐騙啊。”劉偉說,在確認事情屬實后,他又覺得學校不正規,“周圍的同學都是錄取后通知書就直接寄過來了,怎么自己還要先交錢才能拿通知書,感覺自己的大學像是買來的。”這讓劉偉很郁悶。最終,劉偉在指定的時間交齊了一年的學費和四年的書費,共計5000多元。開學后,劉偉才知道,班里的同學也都和自己一樣,都是預交學費才領到了錄取通知書。
劉偉說,現在回想起來也可以理解學校這樣做是為了保證新生錄取率,但這種做法對學生考慮較少,尤其是家庭困難的同學,“他們短時間內如何能將學費湊齊?”
此事在網上也引起了極大爭議。網友“大小人物思想”說:“學校主要考慮你不來別人還要來,不要浪費一個招生名額,無可厚非。”但也有網友說:“這是在賣通知書啊,會造成考生的反感。”
校方回應:不存在不提前交費不錄取
對于此事,學校有何回應?
忻州師范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胡海燕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首先對入學須知中所說的“自愿放棄錄取資格”這一說法向考生道歉。“我們只是要確認考生是否要來上學。如果他沒有交費,也沒有聯系招辦,我們也會主動打過電話去詢問。從來沒有出現過考生因為沒有預交學費、也沒有聯系校方,而取消錄取資格的。”
針對報道中提到的電話打不通的問題,胡海燕說,由于今年省內招生和省外招生撞車,造成電話一直處于忙碌狀態,因此很難打進來。為此,學校又增加2部電話和QQ以便考生與學校及時取得聯系。
據記者了解,忻州師范在2000年由專科升為本科,2003年開始在省外招生,屬于二本B類院校。但第一年招生就遇到了麻煩。“沒有打電話,直接就發錄取通知書,但開學報到人數還不到招生計劃的一半,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后續招生計劃也沒法調整。”胡海燕說。
為此,該校在2004年招生時就采取了省外考生收到通知書要提前交學費,省內考生要預先報到這一做法。“實行這一方法后,效果很好。一方面可以知道入學報到人數,做好后續的教學工作安排;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時調整省內計劃。省外缺額多少,省內可以相應增加計劃。”胡海燕說。
胡海燕也表示,對于家庭貧困的學生,如果他不了解情況,電話也打不通,確實會有所影響,學校將會在今后的工作中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