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經驗一傳出,周邊的語文老師紛紛要求加入,王永明把“五人組合”“擴編”到15名教師。他為這個新組織起名為“拓荒隊”,并擔任“隊長”。為保證研討活動順利開展,王永明和大家一起制定了活動方案,建立起研討制度,還聘請來專家當顧問。
15名隊友不僅交流經驗、互相評課,還建立了公共郵箱和QQ群,并自籌資金創(chuàng)辦交流刊物《拓荒者》,共同承擔課題研究。“拓荒隊”也成了孕育名師的搖籃,先后有多人被評為縣骨干教師、市課改先進工作者,或被調到縣進修學校,還有幾位有了自己的專著。
在安石一中,“拓荒隊”隊友政治教師鮑金海介紹,如今團隊成員已經發(fā)展到31人,涉及9所學校,學科也由語文發(fā)展到英語和政治等其他學科,由中學拓展到小學。“我本人經過拓荒隊的錘煉,也和王永明老師一樣被評為‘東遼名師’。”
李元昌說,“拓荒隊”的成立集中了更多教師的力量,推動了農村課程改革進程,促進了農村教育發(fā)展,影響帶動更多的農村教師走向了科研之路。本報記者 曾 毅 本報特約記者 任 爽
人生箴言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鄉(xiāng)村教師,就要把心扎在土里,把工作放在心頭!城市學校的教學方法始終是鄉(xiāng)村教師抱養(yǎng)的孩子,鄉(xiāng)村特色教育的研發(fā)才是我們自己的孩子,這個孩子就姓一個“農”字,一個用辛勞和汗水書寫出來的“農”字!
同事評價
王永明老師的教學方法,為全校師生帶來了一縷春風。而這溫暖的春天背后同樣經歷了漫長的寒冬。寒冬中,是王永明老師費盡心思的思索、探索和求索。
——安石一中校長李金福
學生評價
別看我們王老師看上去土氣了點兒,可帶來的語文課堂卻是全新的,同學們都沒上過這樣的語文課。
——安石一中學生趙宇
專家評價
相信王永明的成長經歷會在農村教育改革史上留下一抹亮色,他所煥發(fā)出的求知探索精神,將感染更多的鄉(xiāng)村教師,為農村教育開辟一番新天地。
——吉林省教育學院農村教育研究所所長李元昌(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