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商定文本的基礎上,教育部根據各省實際,提出了針對性的支持措施。各省份將擬定的備忘錄文本帶回后,也紛紛根據本省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對文本內容進行細化,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
在各省(區、市)與教育部的共同努力下,一份份精心研究、飽含期望、量身定做的備忘錄文本出爐了。
2011年7月11日,教育部在北京舉行了第二批備忘錄簽署儀式,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出席簽署活動,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代表教育部分別與浙江等十省(區)人民政府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負責同志簽署了備忘錄。加之此前因工作安排單獨簽署的廣東、云南兩省,全國已有27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簽署了備忘錄。
根據各地規劃,28個省份的2528個縣中,25%的縣將在2012年底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64%的縣將在2015年底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100%的縣將在2020年底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
履行承諾,示范引領 帶動均衡發展全局
讓陜西省丹鳳縣棣花鎮中心小學校長白銀脖引以為豪的是,在他們這所只有331名在校生的“小”學校里,就有音樂、美術、實驗室等17個部室。2011年9月,學校的計算機教室還高標準配齊了品牌電腦,500G硬盤、2G內存的配置,讓從陜西師大畢業的計算機專任教師孫周林都沒料到。
棣花初級中學規模也不大,全校只有9個班,376名學生。創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合格縣時,讓學校上報建設規劃,校長王新江全部按高標準上報,爭取到學校建設資金800萬元。
按照規劃,2013年、2015年,陜西省分別有40個、60個縣要達到“雙高雙普”評估標準,到2018年,實現全省縣域內“雙高雙普”目標,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用西安市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安廣浩的話說,就是“政府給學校搭建好平臺后,就看學校怎么唱戲了!”
陜西省義務教育發展的“加速度”,體現在教育部與陜西省簽署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上,就是“加大省級統籌,落實地方配套資金,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經費保障機制,扶持貧困地區、革命老區和薄弱學校,形成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體制機制”等明確表述。
積極履行備忘錄承諾,按照既定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均衡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資源,縮小義務教育差距,成為備忘錄簽署后各地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北京、黑龍江、福建、浙江等地采取了省級政府與轄區內所有市級或縣級政府簽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責任書(責任狀)等形式,將本省份確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任務和責任層層分解、逐級落實;天津、河北、上海、浙江、廣東等地通過加大財政投入、開展學校標準化建設、組織教育對口支援等多種形式,促進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實現優質資源共享,提升薄弱學校辦學水平,整體提高區域內教育質量,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中國教育報 柴葳 榮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