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克指出,評價體系的偏失確實是導致大學生對體育集體忽視的因素之一,也導致一些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對體育的集體輕視。
南開大學在體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強調“按學生個性的發展”進行“有興趣的練習”。學校規定,非習滿3年體育課并測驗未及格者不能畢業。在每個學期,學校都要舉行全校的體育測驗一次和運動技術達標一次。此外,還要筆試體育與衛生常識。
“要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讓體育成為對學生、教師、學校、乃至社會的重要評價因素,”龔克說。還要注意的是,學校體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重視人人參與、廣泛普及,把學校體育作為社會體育的重要群眾基礎。
清華大學的體育課程貫穿本科四年,每年都會舉行男生3000米、女生1500米的長跑測試,同時將學會游泳作為準予畢業的要求之一。在自主招生復試中增加了“體質測試”環節,自由選測,測試成績優秀的考生可獲得額外加分。
清華大學體育部書記劉波介紹,他們對2011年進入清華的434名學生進行了跟蹤測試,開始時平均成績較低,不及格率高,一年后,測試者的不及格率明顯下降。“這充分說明大學體育教育是改善學生體質健康的有效途徑。”
王登峰說,從今年開始,高校新生全部接受體質健康測評,并以生源地為單位進行公布,反推中學體育教育的狀況,按地區進行排名,讓各地政府更加重視提升學校體育水平和質量,讓全社會都來監督,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高。(工人日報 張建新 王思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