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果 幼兒教學太復雜 上小學會引起厭學情緒
從事了17年小學語文教育工作的于老師說,現在的一年級學生入學后表現確實比10年前的學生強很多,但學生上課不注意聽講的比起10年前卻是明顯增加。有的學生自恃認識很多漢字,不愿聽老師講拼音這類舊知識,上課開小差。結果本來是很有潛力的一些學生,卻出現了學習障礙。
對此,省教育廳基教三處處長王恒斌稱,家長的觀念需要引導,在幼兒園的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小班,中班還是大班都是需要滲透教學的。“幼兒園的教學不能太過復雜,否則會使孩子進入小學后產生厭學情緒。”
建議 幼兒教學要根據幼兒心理年齡特點注重教學方式
西安市教育局基教三處處長崔玲一直強調,幼兒園的教學必須要以游戲為主,禁止填鴨式教學,老師的角色是引導和參與者。
高新一小校長劉英明認為,孩子入學前對其進行適當的智力開發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講究方式和方法。
第四軍醫大學幼兒園園長繆珺舉例,可以讓孩子在游戲過程中認識和了解簡單的知識,比如可通過玩數字轉盤的方式幫助孩子了解簡單的加減法,而不是重復枯燥的計算。
西安高新國際幼兒園園長張昕告訴記者,他們幼兒園已和附近的小學建立了幼小銜接合作,小學老師會定期給大班孩子做一些關于握筆和坐姿的簡單要求。
“幼兒園最重要的是養成教育。”遠東一小校長馬玲表示,小學教學相對于幼兒園教學更加全面化,她不建議家長給孩子報幼小銜接班,因為這些班教學內容良莠不齊,無法給孩子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奉勸家長在幼兒階段以培養學生興趣為主,多參加戶外活動,只要在幼兒園階段養成很好的學習習慣就會很快適應小學生活。除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的虛榮心也是導致目前學齡前兒童學習小學課程的重要原因。
“學科教育代替游戲教學違背學前兒童教育規律。過早強制灌輸知識,還會使孩子產生厭學和恐懼的情緒。”西安市教育專家協會會長趙仲君認為,長期處在機械的讀、寫、算的狀態中,會扼殺孩子想象力。死記硬背的訓練方式又限制孩子的思維發散,影響孩子創造力的發揮。超前灌輸幼兒無法理解的知識拔苗助長,會讓幼兒從小對學習產生厭惡情緒,形成不良的學習方法。(華商網—華商報 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