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教授吳必虎一篇建議“錯齡入學”的微博引發熱議。昨日,吳必虎做客人民網微博訪談,說明“錯齡入學”有利無弊,還可克服男女不平等。他建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可先行試點。
所謂“錯齡入學”,即男女兒童智力發育速度不同,所以男童可比女童晚入學。在被問及此觀點依據時,吳必虎引用青島大學李麗霞2005年發表的碩士論文稱:女性發育早于男性。吳必虎表示,“錯齡入學”應讓社會、家長和學生自由選擇,“錯齡”不僅可以在男女生之間進行,同性學童之間也可“錯齡”。他建議綜合每個孩子的身體素質、發育進度、據學校路程遠近等因素考慮,不要搞“一刀切”。
吳必虎認為,初學年齡的門檻可以靈活一點,建議出臺相關制度,允許孩子在5至8歲間入學。家長可根據自家孩子的情況自由選擇,教師則要依據入學孩子的天性,進行人性教育、社會化教育、知識教育、能力教育。
有網友擔心“錯齡入學”會不會引起今后的“錯齡畢業”、“錯齡婚姻”、“錯齡退休”等新的男女不平衡,造成社會不公。對此,吳必虎認為,錯齡入學產生的就業問題,正好克服目前女性退休年齡早于男性而產生的男女不平等問題。女生早上學兩年,就業就早兩年,男性則晚畢業,晚就業。
此外,吳必虎認為,由于男生入學晚于女生,大學畢業時,女生年齡普遍小于大學畢業的男生,畢業后女生仍然有年齡優勢,不僅有優先就業的機會,社會上也不會出現很多“剩女”。
專家還表示,男生晚入學還有個結果,就是與同班女生相比,男生的智力發育水平、學習能力提高了,成績會整體上升,今后也一直會保持這種心理上的健康狀態,男生整體素質會得到提升。而目前男女同齡入學,對男生形成巨大的壓力以及“學不過女生”的負面暗示。(北京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