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江西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的應屆畢業生朱兆祺還未畢業,就被深圳一家公司“相中”為工程師,并享受正式員工的待遇。據了解,截至今年6月初,該校一批傳統特色專業就業率超過90%,礦業、冶金等強勢專業畢業生更是“一生難求”。一所地處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院校緣何取得如此好的就業成績?“在人才培養方式上破解,使我們‘三實’畢業生具有較強的就業競爭力。”該校黨委書記葉仁蓀一語道破其中的玄機。
校企“零距離” 培養特色畢業生
2006年開始,該校與廣州周立功單片機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在自動化等專業設立“3+1”創新教育實驗班,這是該校改造人才培養方式的創新之舉。該模式培養的畢業生就業率均為100%,曾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長篇報道。
據了解,“3+1”模式實現了校企“零距離”深度融合,實現了專業老師與學生全程參與企業各項活動;企業也為專業提供了先進設備設施供師生使用,同時選派高級工程師來校為學生授課;企業生產遇到的技術難題提交給學生攻關解決。
校企“零距離”合作,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使學生技術實踐能力得到加強,畢業生保持較強就業競爭力。
烙上“有色冶金”印 畢業生成行業專才
近年來,該校通用專業畢業生因具備有色冶金和鋼鐵背景,而深受有色冶金和鋼鐵行業企業青睞?!皯袌鲂枨螅覀儗νㄓ脤I進行‘特色化’改造,即給通用專業打上‘有色冶金’特色的烙印,這樣畢業生就業更具競爭力。”葉仁蓀說。
據了解,該校在普通專業課程設置上加強特色方面訓練,如讓法律、英語、會計等通用專業學生學習有色冶金方面的課程,使學生具備有色冶金行業專業知識背景,并熟悉有色冶金行業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使通用專業畢業生學習具有行業特色,畢業生很受企業歡迎。
強化綜合素質訓練 工科生人文素養高
擁有50多名記者的學生記者團,在江西高校中小有名氣,該校為何要培養這么多校園記者?“我們要通過這一平臺,強化理工科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痹撔|h委宣傳部部長程喜中介紹說。據了解,學校常年開設“八角”講壇,對學生進行文化熏陶,大大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該校為強化學生綜合素質訓練,還開展了豐富的第二課堂和工程實踐活動,每年投資100多萬元資助學生參加各種科技創新活動,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素質。
傳承蘇區精神 學子顯“三實”特質
該校“深居”老區,注重用蘇區精神、贛南紅色文化、客家文化資源對學生進行熏陶和素質塑造,強化學生意志和品質。
原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曾給予這樣的評價:該校畢業生具有“為人誠實、基礎扎實、工作踏實”的“三實”特質。該?!叭龑崱睂W生考研率、就業率和學生質量均位于江西高校前列,2011年該校榮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拔迨畯姟薄?盧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