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焦點訪談》曝光,湖南省炎陵縣一所希望小學為了給當地一個百億招商項目讓路,竣工一年就被拆除,這則消息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炎陵縣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該項目是當地加快發展、惠及長遠的好項目,涉事小學恰好位于項目施工范圍內,為不影響正常教學而被搬遷。當地在搬遷前已建好過渡教學點,目前正在加快建設新的教學點。(11月4日央視)
這邊是竣工一年的希望小學,那邊是耀眼的百億項目。誰為誰讓路?本該是一道艱難的選擇題,但在當地官員看來,兩者的力量太懸殊了,百億項目對當地官員來說太重要了,而希望小學則有些無足輕重。據了解,在炎陵縣政府大廳,顯示屏上滾動播放的是“項目先于一切,項目高于一切,項目重于一切”這三句話,在這樣的政績渴望下,希望小學也只能是輸得慘不忍睹了。
本來,如果真的需要,希望小學也可以為百億元的大項目讓路,但前提是要尊重教育。一方面,要有程序正義。國務院曾下發通知,提出嚴格規范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撤并和布局調整,必須嚴格履行論證、公示、報批等程序,要廣泛聽取學生家長、學校師生、村民自治組織和鄉鎮政府的意見,要取得大家一致的同意,然后方可進行拆除。但在湖南炎陵縣這里,當地對希望小學說拆就被拆了,這毫無程序正義可言。另一方面,則要尊重援建方的意見。因為這所希望小學總投資90多萬元,凝聚了社會多方人士的愛心,最終才得以建成。希望小學一拆了之,肯定會嚴重打擊愛心人士今后的慈善熱情,。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在許多官員看來,只不過是口頭上說說而已,而在骨子里頭,還是自己的政績主導一切。一個百億元的大項目,怎么會讓一所希望小學成為“絆腳石”呢?
筆者認為,教育才是真正的希望,如果孩子沒有地方可以讀書,即便是真的打造了這個百億元的大項目,又能怎樣呢?讓人想不明白的是,有錢打造百億元的大項目,為何就沒有錢建學校呢?如果不是愛心人士的捐贈,這所被拆遷掉的希望小學,怕也建不起來。
教育比什么都重要。如果能真正做到“不能苦孩子”,一種形式就是讓百億元的大項目為希望小學讓路;另一種形式就是先建好新的學校再拆除希望小學,自然,必要的征求民意環節不可或缺。只可惜這些契合程序正義的事情,當地官員可能想都沒有想過,人家的腦海里怕只有自己的政績吧!
其實,從表面上來看,是希望小學為百億元的大項目讓路,但實際上是教育敗給了權力。確切地說,是一些官員眼中,暫時還沒有教育的尊嚴,這是必須糾正的一種局面。(郭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