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留學市場催生大量留學中介機構,在沒有具體規范的情況下,也造就了亂象叢生的局面。采訪中,合肥一家留學機構市場部的江部長給記者揭秘了目前安徽留學市場上的一些貓膩。
行業規范遇“取證難”
“最大的問題就是無資質機構多,行業缺少規范,造成查處取證難。”江部長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安徽在教育部備案的正規留學中介服務機構只有5家,但僅在合肥市,留學中介機構就有上百家,這其中有一小部分是外省取得辦學許可的單位設立的分支機構,但大部分都是不正規或者沒有取得資質的機構。
對于小中介,他們的競爭優勢就是“承諾”,“你咨詢能不能上什么學校,得到的答復一定是什么學校都能上。”據了解,目前留學市場上一個潛規則就是“作假”,編造在校GPA成績、語言成績、銀行存款證明等。但好的國外學校審查都很嚴格,一旦被識破,中介的損失只是退還部分申請費。而工商部門去查時,中介機構會說自己收取的只是“咨詢費”。
“野雞大學”防不勝防
好學校人人都想上,但又難申請,面對家長的需求,混淆預科學校和正規學校的界限成了留學市場最常見的一種欺騙手段。
江部長告訴記者,中學生一般要先在留學地語言學校或大學預科學習語言,合格后方能進入大學本科,而這道語言關就成了很多中學生的“攔路虎”。“進入語言學校和預科學校,只是為進入正規大學提供了機會,但如果學生不努力通過資格審查,依然不能進入大學。而很多中介機構卻沒有將這一點風險告訴家長。”
如果上不了,留學中介此時則會將責任推給孩子,表示孩子在國外沒有認真讀書,家長只能承擔此前付出的經濟損失。還有的則會讓家長選擇一些不入流的學校,但這些學校和原來承諾的學校差別巨大,“很多黑中介還把一些野雞大學與名校捆綁在一起,忽悠人。”
莫名多出巨額服務費
記者采訪中接觸到的一些家長,幾乎都表示中介之前的報價和實際產生的費用差別很大,很多費用“看不懂”。
據了解,一般中介服務費都是明碼標價,但入學申請費和境外服務費的貓膩卻很大。江部長告訴記者,目前國內機構常見的做法是,在辦理過程中事先不說明費用的真實用處,而當家長發現費用超支很多,中介會遞上一份少則十幾項、多則幾十項的境外服務收費項目的清單,清單上除學費外還會羅列出事先未知、且名目繁多的服務費,絕大多數家長沒有留學經驗,只能任由機構“忽悠”。
而為了多賺取服務費,一些機構往往會放松報名條件,盡可能多地招攬學生,最大限度地賺取報名費。如果因為機構自身資質和經驗不足,讓學生申請失敗,他們也只是退還一小部分費用,利潤依然很大。據了解,到目前為止,國內留學中介市場還沒有可參照的收費標準。(據新安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