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今年中秋節和教師節僅兩天之隔,這兩天屬于教師們的“雙節”。市教委在“雙節”前夕下發了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六條禁令”。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調查了近十所學校,發現未有一所學校向老師發放月餅及其他任何節日禮品。為了帶頭不收禮,十二中的黨員教師們還在教師節前集體簽署了一份“廉潔從教”的承諾書。
校園工作平臺多了一行節日祝福語
北青報記者采訪的多所中小學科任老師均表示,今年和節日相關的“禮物”只有一件,就是每天需登錄的校園工作平臺上多了一行節日祝福語。
海淀區一所高校附屬中學的老師表示,他們學校什么節日禮品都沒發,教師們也都自覺地不接受家長們送的月餅,“我今年就收到了幾條來自家長的短信問候。想吃月餅就自己去超市買,這樣吃著踏實。”
西城區一負責工會的小學老師說,今年她本想給老師們制作一些賀卡,但校領導認為連賀卡都不用做了,只需在校園平臺上簡單地群發一條祝福短信即可。
教師集體簽署“廉潔從教”承諾書
北青報記者還從部分中小學了解到,教師節前夕,學校紛紛傳達教育部、市教委的六條禁令,在教師中形成廉潔之風。
北京十二中140余名黨員教師簽署了一份“廉潔從教”的承諾書,承諾自覺執行教育部《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金等行為的規定》,廉潔從教。豐臺區教委表示,將在全區教育系統中推廣這一活動,加強對教師群體的廉潔教育。
據北京十二中一位教師介紹,家長送禮的現象一般在起始年級出現的頻率較高,去年他帶的一個高一班,教師節有一個家長送他禮品卡作為節日禮物,而他當即把這份禮品退給了家長,并表示會一視同仁。
東高地三小也明確提出“師德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靈魂”,全體黨員鄭重承諾帶頭遵守師德規范。學校還利用家長會把“六條禁令”向每位家長公布。在開學第一天,班主任號召每一名學生用健康的方式,表達對老師的感恩之情。康樂里小學今年開學時,全校教職工給家長們寫了一封信,告知家長們,“學生的進步才是送給老師最好的禮物。”
學生家長轉向DIY創意禮物
在今年廉潔過節的風氣下,學生和家長們也不再執著于給老師送月餅等節日禮品,而是紛紛轉向DIY自制創意小禮物。
某中學一位家長在班級的微信群里發了一份DIY的月餅“設計模板”,讓班里的學生和家長以此DIY“紙月餅”,得到不少點贊。
私立匯佳學校有一個班級的學生給老師們準備了DIY水杯,班里一位擅長漫畫的學生還在每個水杯上畫上老師們的Q版人物形象。學生們笑稱,雖然水杯有“杯具”的不好寓意,但鑒于老師們平時講課很辛苦,還是決定送水杯。“水杯雖便宜,但非常實用。”牛欄山一中的一名學生也準備了水杯禮物,“我們老師總用蜂蜜罐子喝水,容易燙著手,所以想送一個帶把的杯子給她”。康樂里小學今年的教師節禮物,是由學生們親自動手給老師們制作的杯墊。
北外附中高三(2)班的學生們給老師準備的節日禮物是DIY手工花,整束花用塑料小珠串在一起,“一束花用的珠子成本就5塊錢,雖然很便宜,但全都是親手制作的,很好看也很有意義。”
新聞內存
教育部下發通知 嚴禁教師收節日禮物
在中秋節和教師節雙節前夕,市教委向全市區縣教委轉發了《教育部關于印發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行為規定文件的通知》。通知中包括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行為的六條規定,其中包括嚴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學生及家長贈送的禮品禮金、有價證券和支付憑證等財物;嚴禁讓學生及家長支付或報銷應由教師個人或親屬承擔的費用等。
教育行政部門要求,廣大教師要大力弘揚高尚師德師風,自覺抵制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不正之風。對違規違紀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典型案件要點名道姓公開通報曝光。情節嚴重的,依法依規給予開除處分,并撤銷其教師資格;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文/記者 林艷 安蘇 學通社記者 龔念童 劉亞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