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在“小區內就近接送點”執勤的家長志愿者護送孩子們前往名士小學。
8日早上,濟南市名士小學門口少了往日送孩子的車隊,孩子們在家長志愿者的護送下,陸續從8個“小區內就近接送點”前往學校門口。據悉,作為濟南市首批小區配套學校,名士小學當日首次探索實行新型學生接送模式,家長將孩子送到離家最近的接送點后,由志愿者組織送到學校門口。
每逢上下學,小區內擁堵不堪
作為濟南市首批小區配套學校,位于名士豪庭小區的名士小學,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每逢上下學,校門口都擁堵不堪。每天早晨7點40分到8點,除了送孩子上學的家長車輛,還有其他開車去上班的業主車輛,大量車輛在小區路上滯留。
名士小學大隊輔導員胡佳慧老師告訴記者,2010年學校正式招生時,只有193名學生,如今,在校生已達1000余人。受小區規劃限制,進出學校的通道為單向路,僅十三四米寬,且無法循環,導致上下學時擁堵嚴重,成為學校、小區、家長都熱盼解決的問題。
據介紹,名士小學要求學生8點10分前到校,有的家長為了不堵車,甚至7點20分前就把孩子送到學校,延長了學生在校時間,也為學生安全留下隱患。
胡佳慧說,學校和家委會前期也嘗試著通過家長志愿者到校門口維持秩序等方式來緩解擁堵現象,但效果并不明顯。
嘗試新型接送,家長無需到校
8日早晨7點半,記者來到名士小學門口,發現前來送孩子的私家車寥寥無幾。孩子們正三五成隊地在幾名家長志愿者的帶領下,步行著從各個方向匯聚到校門口。
原來,國慶假期后開學第一天,學校開始嘗試實行“小區內就近接送點”新型接送模式,在名士豪庭小區的一區、二區和三區共設8個“小區內就近接送點”,低年級學生家長把孩子送到接送點,高年級孩子自行到接送點。每天早晨7點30分到8點,每5分鐘一組,執勤的家長志愿者步行將學生從接送點送至學校。
胡佳慧說,這樣一來,家長就不用再開私家車、騎電瓶車或自行車送孩子,有效地分流了學校門口的人流。
這種接送模式的發起人、學校家委會成員、六年級學生家長高飛說,“此舉目的是將步行上學常態化,既緩解交通擁堵,又能保證孩子們的安全,也是對學生自理能力、環境意識、合作意識等良好品質的有效培養。”
實行第一天,校門口暢通多了
在名士豪庭小區一區西門處設置的1號接送點,記者看到豎立著的“小區接送點”的牌子非常醒目,5名家長志愿者正在等候學生,不一會兒就集合了6個孩子。隨后,家長志愿者王立荷護送這6名孩子前往學校。半個小時內,她先后送了7批學生。“最多的一組8個人,最少的一組2個人”。
據介紹,設立的就近接送點充分考慮了小區實際情況和學生的住址分布,避開車行路,選擇小區內的步行路,保證安全。設置完畢后,學校特意制作了示意圖發放給家長,方便家長尋找。每個接送點配備的志愿者至少5人。
“今天第一天實行,校門口的車和家長明顯少了,學生遲到的也少了。”胡佳慧告訴記者,除了上學外,以后每天下午放學也將實行同樣的辦法。為了讓這種新型接送模式變成長效機制,下一步,學校將與社區保安、轄區民警等聯動,做好安全保障。同時,由家委會協調,保證每個班的家長志愿者按時到崗服務,每人參加一周,每學期至少一次。(李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