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80后、70后,乃至60后、50后,這幾個社會群體眼下都在關心什么?他們的網絡心態有何不同?復旦大學特聘教授李良榮領銜復旦發展研究院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對此進行了調查,今天發布了第三期《中國網絡社會心態報告(2014)》(以下簡稱《報告》)。此次調研數據收集工作歷時8個月,覆蓋1800名多元職業、多元社會群體的網絡用戶。
報告顯示,90后被稱作“正面、輕松、樂觀的‘社交一代’”,他們不經常參與網絡行動,尤其是網絡抗議。數據顯示,70.1%的90后從未響應過網絡行動號召。“娛樂”仍是90后上網的關鍵詞,在微博上“記錄生活”“分享心情”“消遣娛樂”的用戶皆超過90%。90后社會心態也相對輕松,僅有3.4%的90后認為自己“不幸福”。
80后被稱作“正面態度次多,保守、分化的‘重商一代’”,對中國“未來經濟”最為樂觀。數據顯示,19.4%的80后對中國未來經濟“非常樂觀”,70.6%表示“謹慎樂觀”,僅有10%持悲觀態度。同時,80后是最善于利用互聯網進行社交的代際群體,也是最善于利用互聯網進行營銷的代際群體,其網絡行動主要集中在個人經濟利益上。80后對收入分配關注度較高,滿意度較低,34.5%的80后關注“收入分配”,但對現有收入分配滿意的為0。
70后則是“情緒有點沉重,憤懣、進取的‘中堅一代’”。70后對社會公共議題提及率高,關注持續性強,對“房價”(29.9%)、“戶籍”(14.3%)、“食品”(22.0%)、“收入”(21.0%)、“就業”(14.0%)問題的提及率在各年齡層次里均為最高。數據顯示,70后用戶不經常在微博上消磨閑暇時光,但熱衷在微博上搜集資料進行學習,41.1%表現出自我提升的傾向。
作為“關注政治,優越卻不安逸的‘現實一代’”,60后對“收入”“環境”“教育”“養老”問題不滿意。數據顯示,60后認為自己生活舒適安逸的比率最低(52.7%),但優越感卻最強(42.3%)。
50后(及以前)的代際群體呈現“懷舊、閑暇卻不優越的‘失落一代’”特征。50后對社會議題的提及率、關注度較高,滿意度最低,尤其表現在“養老”議題上,86.7%的50后表示不滿。此外,相對年輕人而言,60后、50后及年齡更大的人群中,“有一點”不安全感的人數分別占到32.7%和43.1%,比例高于年輕群體。值得一提的是,50后最容易產生領袖崇拜情緒,有此傾向的約占人群總數的22.2%,但50后的愛國主義情感并不顯著,有關指標的頻次均低于其他年齡群體。 (記者 張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