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記者 李 敏 見習記者 陳 琛)“一個60歲的老人,甘于清貧、樂于奉獻,一直守護著山村教育這一片凈土,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老師學習。”中村中心校長程曉東說道。程校長說的老人,名叫周發記,年過六旬的他,不僅是山陽縣中村鎮流嶺初小僅有的14個學生的校長,更是他們的老師兼炊事員,而他已經堅守了十幾年。
一個人的堅守
流嶺初小,位于交通閉塞的流嶺村里,每天只有一趟班車,道路狹窄。走進學校,一堵白墻里面,破舊的幾間平房就是孩子們的教室。兩張黑板、八張桌子、八條板凳、一個燈泡和14個學生,就是學校所有的財產。
1977年,剛畢業的周發記被分配到了比流嶺更遠的代院小學,一年后轉到紅河寺小學,2002年轉到流嶺小學,這一待就再也沒離開過。周發記告訴記者,剛來這所學校時,沒有教室沒有桌椅,最后還是當地群眾集資兩萬元幫忙蓋了這所學校。當時學校還有45個學生,一個老師,從學前班到四年級。后來慢慢的學生越來越少,到現在只有14個學生,最大的8歲,最小的4歲。學校成了學前班到2年級的復式班,班上的學生都是附近村民的孩子。
因為只有他一個老師,常常是他一個人講完語文,再講數學,然后是講思想品德,每天8節課,每節40分鐘,周發記始終站在講臺上。不僅僅學習上,孩子們日常生活吃喝拉撒也都是他的工作,年紀小的孩子,上廁所得周老師幫忙解褲帶,有個頭疼腦熱的,還要給他們找藥。在教室旁邊,有一間小屋子,這是周發記辦公和休息的地方,里邊還堆放著給孩子們吃的牛奶和雞蛋。每天,他都要趕在8點之前,為孩子們熱好牛奶、煮好雞蛋,保證他們不餓肚子。他說,只有在下午送走最后一名學生,自己的一天才算結束,才能回家陪著老伴做飯吃。
孩子們的守護人
因為學校靠山,每當遇見異常天氣,都要提早放學,把孩子交到父母手上。去年夏天一場暴雨前,其他學生的父母都接走了自己的孩子,唯獨周寧的父母不見來,周發記就主動把學生安全送到家,自己回去時,被雨淋個濕透。
“周老師對我們很好,每天都在學校門口等我們所有人來,從來也沒有跟我們發過脾氣,學習上有問題,周老師都會很耐心地給我們解決。有時候下雨,父母沒有來接我們,周老師都會把我們一個個送回去,教師節的時候,我們都沒有跟他說過節日快樂,可是我們大家都是很愛他的,感謝他這么照顧我們。”8歲的萬貴霞說道。
“既然干了這行,就要好好干。一日為師,終日為父,這些孩子就跟我自己的孩子一樣,只要我在這里一天,我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顧好他們。”周發記說道。
周老師的心事
今年12月,周發記就要退休了。但是,他心里一直有件事放不下。“這個學校,沒有看到新來的接班人,我很不放心。這些就是我一直的心病,晚上都因為這個睡不著。”
“在這個學校已經呆了這么久,真的有點舍不得,要是到時候身體還硬朗,我還想在這學校待待。因為條件艱苦,很少有人愿意來這個地方,所以一直沒有接班人。我也希望能給我們撥點資金來改善這里的教學條件,教育資源合理配置。”周發記感慨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