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李丹會總是早早到校,和孩子們一起打掃教室內外的衛生,悉心檢查孩子的作業書寫;班里的每一位學生過生日,她都要發動全體孩子給他唱《生日歌》;遇到體弱的孩子嘔吐了、摔傷了,她總是親自送到醫務室,尋醫問藥,悉心照顧。由于城關小學很多學生都是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父母工作忙碌,李丹會便自然地擔負起媽媽的角色,為上學路途較遠的學生備好雨傘,為感冒的學生準備開水提醒他們按時喝藥。正因為如此,她送走的許多學生每逢節假日都會發短信、打電話送上對老師的想念與感謝,有空的常常跟老師促膝長談重溫師生相處的美好日子。
2013年李丹會的班里轉來了一個新生,上課時,細心的她發現這個學生經常使勁地眨眼,做怪樣,偶爾還發出“嗝、嗝”的怪聲,說話結巴。她及時聯系家長并多次與孩子傾心長談后了解到,孩子的癥狀是在一次被家長的打罵后受驚嚇開始的,已經好長時間了。她悄悄地、小心翼翼地呵護著這個曾經受傷的孩子。她從每一節課,甚至每個細節入手,給這個孩子鼓勵和成功的體驗,讓他盡快樹立自信。半年后,孩子身上的癥狀基本消失了,學習成績慢慢上升,性格也越來越活潑了。開家長會時,孩子的媽媽哭了,她拉著李丹會的手說:“謝謝,是老師的愛在孩子身上創造了奇跡。”
李丹會欣慰地告訴記者:“朝夕相處,學生說我像他們的媽媽,也像他們的朋友,他們從來不害怕我。有時候我穿一件漂亮的衣服,下課時就有娃問我,老師你是不是有約會呀。他們有什么心里話也愿意告訴我。”李丹會注重與學生培養共同語言,學生喜歡看的電視劇,她一定細細看一遍,然后一起討論同喜同悲。
教育注重方法與技巧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保障,為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李丹會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嚴格地對學生進行課堂、集會、路隊等常規訓練,并通過設立衛生星、守紀星、文明星、安全星、創新星等方式激勵學生,呈現“活而不亂,嚴而不死”的良好班風班貌,使學生具有“個性張揚、百花競放”的個性特長。
班上的小明上課、上自習總愛說話,因此班里的同學都不愿意和他坐同桌,小明自己也很很苦惱,可就是改不了這個壞毛病。李丹會因勢誘導,讓他做班內的播報員,負責班內活動的通知傳達和解釋。剛開始有同學問他時他不加思考隨口就說,他常傳達解釋出錯,在李丹會的引導下,他認識到了自己出錯的原因,慢慢變得不再隨口就說,上課、上自習愛說話的毛病也逐漸改正了,變成了一個遵守紀律的好學生。
李丹會是小雨讀二年級時的班主任。在學校小雨是班上的大組長,老師和同學眼里她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但是在家里,她確實是一個及其依賴父母的孩子,自理能力欠缺。“她的父母是老年得子,對孩子很溺愛。正是因為這樣,娃養成了一個不好的習慣:每天回家必須拿著奶瓶喝奶。”李丹會說這可愁壞了小雨的父母,只好向她求助。李丹會找到小雨,沒有直接跟孩子講這件事情,而是夸獎她聰明懂事,是老師的好幫手,突然話鋒一轉,和藹地問道:“你在學校表現這么好,老師不知道你在家里表現怎么樣,能不能給我講一講。”小雨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告訴李丹會,她以后一定盡量做到不像嬰兒一樣讓父母操心。幾個月以后,小雨的媽媽告訴李丹會,小雨不再有用奶瓶喝奶的習慣了。
作為一名教師,李丹會是教學能手:她撰寫的論文《低年級學生識字興趣的培養》、《如何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學設計《趕海》《黃山奇松》、課件《九寨溝》等先后在國家、省、市評比中獲獎。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中小學生寫作教育骨干教師、陜西省教學能手等榮譽稱號也不勝枚舉。但是李丹會深情地告訴記者:“我最鐘愛的稱號還是老師媽媽。這是我永遠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