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還應認真運用好每篇課文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學會仿寫,從而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當然,在對學生進行范文指導的過程中,我們應教育學生避免機械地照搬照抄。仿寫是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布局、格式、結構、寫作思路。學生經過反復多次的仿寫練習,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勵他們采取不同的表現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題材,發展求異思維。先扶后放,從仿到創,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第四、讓學生做寫作的主人,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我口訴我心,我手寫我口”,作文貴在真情實感的流露,它是學生作文充滿活力的原因。我們在教學中應盡量少些命題作文,提倡自主命題,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這樣學生才會放得開,寫他自己喜歡的東西自然就不會把它當成負擔,同時也就避免了千人一面的現象?,F在課改一再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們為何不能在作文課上也讓學生成為主人呢?“作文無禁區!只要寫的是真情實感,只要說的是真話,老師都非常歡迎!”這是青年教育藝術家李鎮西老師對學生說的話。要使學生擁有一種“作文安全感”,在寫 作 實 踐 中,他 們 才 能 什 么 都 可 以 想,什 么 都 敢 寫,上 及 天 文 地 理 乃 至 國家大事,下至生活瑣事或個人欲念,不拘一格,暢所欲言。學生的作文如能真實自然地反映廣闊的社會內容當然好,學生作文首先是他們生活的鏡子,是他們心靈的表現,而不是時代的櫥窗。只要學生寫作能忠實于自己的生活和心靈,寫作題材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向筆端。“為 有 源 頭 活 水 來”,用自己的 眼 光,寫自己的生活,抒自己的情懷、發自己的感慨。敞開心靈,挖掘素材,收集題材,任何一個平凡瑣屑的事都可以成為學生筆下一道道獨具魅力的心靈風景,都可以成為一幅幅有情趣的生活畫面,這樣也大大的太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第五、培養學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是以培養和發展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為中心,以培養自學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為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達到大面積提高小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為目的。這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體現,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訓的一條途徑——“自改”作文,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精神,又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好作文是改出來的,學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幾遍,通讀幾遍后,看它是否順口,以發現錯漏之處,并自己進行修改,讓學生自己修改自己的或別人的作文,或輪流交換互閱等,發現自己的或別人的不足,對自己都是一種提高。
第六、及時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應盡量肯定他們的優點,用委婉的話語指出不足之處,學生辛辛苦苦寫好作文后,總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贊許,在很短的時間內,印象很深,應給予及時的評價,并提出修改意見,學生很容易接受。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確修改作文的目標,要求學生能寫出他們的真情實感,用通順的語句、清楚的層次、鮮明的觀點,恰如其分地記敘見聞、寫景狀物、說明事物、發表意見,此時,若再重新習作一次,就能上一個等級,這無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總之,只要我們切實抓好各個環節,只要我們愿意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心靈世界,教給學生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方法,他們才會采擷到豐富鮮活的習作源泉,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生活攝取寫作素材,只有讓學生成為作文的主人,他們才會表達出深厚的感情和真摯的體驗,他們的的習作才會綻放出絢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