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肖 云)一本特別的教案
2014年11月6日,市316工程素質教育督導評估中,一位老師的教案引起了專家的注意,此教案字跡工整、條理清晰,從課堂設計到授課總結都經過了精心的設計,幾乎每章都用紅筆圈出了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在結尾處也寫有本堂課的收獲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教案的主人名叫舒世蓮,是柞水縣中學的一名化學老師。在21年的教書生涯中,舒老師一直用心寫教案,每次寫之前,她都會對上節課進行認真的反思,并且翻閱大量的資料,把對教學的新認識寫進教案。在舒老師的意識里,教案就是教學思路的一種展示,短短的一堂課中,哪些是重點要講的,哪些是可以放棄的,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寫教案是我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是哪一節課前沒來得及備,上課就會覺得心里沒底兒。”舒老師告訴記者,參加工作以來,平均每學期她都要寫2至3本教案,閑時,還會翻閱以前寫的教案,看看問題有沒有糾正過來,或從中發現一些新的東西。舒老師說,備教案,并不意味著講課要完全按照教案的思路來,課堂中她會根據學生的反映隨時調整。“剛參加工作時,寫的教案偏重知識與框架,現在則更注重方法與思路。”如今,這幾十本教案早已內化于心,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學風格。
別開生面的課堂
“同學們,你們家里都有哪些電器,能不能列舉幾樣呢?”學生們的注意力被吸引住了,都在下面七嘴八舌的說著:“電視、電腦、冰箱、洗衣機……”“那同學們知道它們都是靠什么工作的嗎?”經過循循善誘的引導,很自然的引出了本堂課的重點——電能以及電能與化學能的轉化。舒老師說,化學看似單調,但一經演繹,就可以變得很精彩,就像不能光給學生說實驗有多重要,而必須要把實驗引進課堂,讓學生親自見證實驗前后的變化過程,讓死的知識變活。舒老師非常重視實驗課,為了滿足學生“想親眼一見”的好奇心,即使實驗室里沒有相應的材料,她也會自己掏錢去外面買。每個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好有壞,為了讓學生們都能學會、吃透,不落下一堂課,她會將一個很簡單的實驗分解為多步來做。
打造不拘一格與隨機應變的課堂風格,一直是舒老師努力追尋的方向,在教學上,她也確實讓學生感受到了一種親切、輕松、愉悅的氛圍。舒老師告訴記者,隨著教學的深入,她自己也會經常遇到瓶頸,這個時候,她就會利用業余時間充電,看書、聽講座、學習別人的經驗,有時,上完一節課后,她會問學生:“你覺得老師這節課哪些講得好,哪些需要改進?”知道學生的想法后,舒世蓮總是努力在下次的課堂上做得更好。在她認為,傳授知識并不難,難的是如何貼近學生的心靈,讓他們學會自主思考、解決問題。隨著經驗的增加,舒世蓮有一個感悟:一節課講得好不好,要看學生的感受,只有他們聽懂了,才說明這節課是成功的。
“我們應該是泥土,提供各種植物成長的養料,讓小樹長大,讓花兒綻放,讓小草也茁壯成長。”舒老師這樣說。
教書育人是老師的責任
多年來,舒老師一直擔任班主任,她不僅要負責教學,還要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及心理動態,使得學生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學習,是舒老師的目標。
班里有一個孩子因父母離異,變得膽小脆弱悲觀,不愛與其他同學交往。注意到這個孩子后,舒世蓮經常約孩子談心,告訴他生活中遇到變故很正常,關健是要用一種什么樣的心態去面對,在她的引導下,這個孩子慢慢打開心扉,成績也一躍成為班級前十名,最后考上了一本院校。帶高一年級時,一個學生迷上了上網,導致成績急劇下滑,其父母發現后,軟硬兼施都沒效果。舒世蓮告訴他們孩子正處于叛逆期,不能使用粗暴的手段。她找到這個學生,給他講道理,想辦法激發他的學習興趣,轉換他的注意力,有一點小小的進步,舒世蓮就會當著同學、家長的面夸獎他,使他慢慢戒掉了網癮,學習成績也有了顯著提高。舒老師常說,老師一輩子都在教書,而所教學生只有一次學習的機會,為了不留遺憾,老師必須要負起教書育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