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肖 云
58歲的寧月民,是洛南縣高耀鎮雙關初小的一位普通教師,今年,是他進入教師行業的第40個年頭。自2007年以來,寧月民兩度患病,甚至危及生命,盡管如此,這位剛強的老師卻以一句“再痛再累也不能虧了學生”,繼續堅守在三尺講臺上。
寧月民的老家在洛南縣高耀鎮西塬村,高中畢業那年,村小學的一位老教師因病去世,作為村里少有的文化人,寧月民應校長的請求,接了這個老師的班。“學校總共有100多名學生,五六個老師,環境非常艱苦。”寧月民回憶稱,那時,學校設在一所破舊的廟里,課桌用土坯上墊木板來代替,凳子是學生自己從家里帶,沒有電燈,就用煤油燈照明,第二天起床鼻子里都是黑的。“最初,民辦教師一個月工資只有8塊錢,等到1992年轉正之后,待遇才慢慢好起來”。
2002年,寧月民被調到了另一所學校——里龍小學,來學校不久,班里有個學生在宿舍睡到半夜突然生病,寧月民得知后,背著他就往衛生院趕,等穩定下來已是第二天清晨,一夜未睡的寧月民幫學生交了醫藥費后,又拖著疲憊的身子去學校上課。在獅醒小學二年級代課時,有個學生讓寧月民記憶很深刻,“這個孩子經常站不起來,遇到臺階更是走不了,家里帶他去北京、上海等地看病,都沒有看好。”寧月民說,他很同情這個小孩,下課就背著孩子去上廁所,還號召班級里的其他同學在生活上多幫助這個孩子。后來,寧月民從獅醒小學調走后,因為牽掛這名學生,還專門回去問過孩子的情況。“我對孩子好,孩子也對我好。”寧月民說,有一陣子他在學校做飯吃,每次吃完飯,全班同學都搶著幫他洗碗,這個場景讓他既欣慰又感動。
那些年,村辦小學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很差,有的學校沒有灶,老師們就只能自己做飯吃。為了不耽誤學生上課,寧月民天天早上起來啃方便面,整整吃了2年。長期的營養不良讓他患上了膽結石,疼的時候,前胸貼著后背站都站不起來,實在忍無可忍時,寧月民去做了手術,誰料,由于醫生的失誤,手術中途出現大出血,差點沒有救過來。2010年前后,寧月民的后背經常抽著疼,四肢也乏困無力,從未出現過這種情況的他有種預感,覺得自己得了不好的病,但每次妻子催著他去檢查時,他都會說“等這個學期結束了再說”,扛到放假時,寧月民才去了醫院,結果被診斷出患了早期食道癌。生病之后,一輩子清貧的寧月民競然拿不出5萬元錢的手術費,在親戚的東拼西湊下,才動了手術。
做完手術,寧月民的身體非常虛弱,只能臥床休息。遠離了校園,他感覺非常寂寞,他說,那陣子,最想念的就是學生和課堂。2014年,還未痊愈的寧月民主動申請回到學校,看到學生們純真的笑臉,聽到他們稚嫩的朗讀聲,心里暢快了許多,他知道,自己是屬于這里的。多年來,寧月民的敬業、奉獻,也讓他在鎮、縣教師的評比中獲得了多項榮譽,在他家里,堆積起來的榮譽證書足有成尺高,在他的影響下,女兒大學畢業后也成為了一名基層的老師。
“還有2年我就退休了”寧月民說,他在教書時發現,有很多孩子很有音樂天賦,但是音樂課在農村普遍不被重視,也缺少相應的樂器、設備等,看著孩子們的音樂才華得不到施展,最終逐漸埋沒,他非常痛心。“希望相關部門更注重對農村孩子在音樂、體育、手工等方面的培養,讓他們也能根據特長走出適合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