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瑞 柯巖
“不問苦樂,不問得失,有辛勤的付出,必有幸福的收獲”,這是教師程霞的人生格言。2014年9月,程霞踏進庾嶺鎮石門完全小學,開始了她人生中難忘的支教工作。生活環境的改變,教育對象的改變,并沒有改變她對教育工作的執著與熱愛。她用愛心溫暖著學生,靠真誠感動著石門小學這片教育熱土。她也先后榮獲2006年商洛市優秀班主任,陜西省2007年中小學德育教育先進個人,2012年丹鳳縣優秀教師。
一個背包,簡單的行囊,告別家人,她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支教的路。趕上每天只有一趟的班車,在山路上顛簸兩個小時后,暈乎乎地來到了庾嶺鎮石門完全小學。校長告訴她,還有一個班級學生基礎差,底子薄,希望她能接管,啃下這塊硬骨頭。一個空閑的庫房,有點霉味,一張桌子,一個用兩條長凳上架一塊木板搭成的床,就是程霞的宿舍。眼前的一切已經打亂她曾經幸福又平靜的生活,她卻沒有退縮。
在校吃住一個禮拜,她和學生打成一片,細心觀察學生,掌握每個學生的個性,設法走進他們的內心。在教學上,她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查閱資料,做好課件,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她走進課堂,聲情并茂地上課時,孩子們總能投來求知若渴的目光,就連一些“厭學分子”也變得積極了。經過一年的努力,程霞所帶的班級不僅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還成為學校的模范班級。
2015年9月,石門小學一位六年級語文老師調走了,學校一時還沒有合適的人選,程霞主動提出承擔畢業班的語文教學并任班主任。作文教學是最難的,她就在這上面下功夫,一句句讀,一字字改,總能抓住學生文章中的每個閃光點,鼓勵學生堅持寫作,熱愛寫作。
一個周日下午,孩子們得知程老師生病的消息后,連忙給她打電話問候,稚嫩的聲音,暖心的話語,讓她既驚訝又感動,那一刻,她決定立即回到學校,回到孩子們的身邊。第二天她帶著一大包中藥和熬藥的瓦罐回到了學校。迎接她的是孩子們期盼的目光和溫暖的簇擁,她的眼里泛起了激動的淚花。
有一個叫小陳的學生,頭發總是亂蓬蓬的,程霞沒有批評他,而是端來一盆溫水耐心地給他洗頭洗澡。“嗯,我看看,帥多了呀。”邊說邊拉起孩子的手給他剪指甲。班里有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性格內向,程霞便和她一起讀書做游戲,生病時抱著她去看醫生,陪著打針,照顧吃藥,儼然一位稱職的媽媽。
兩年的支教生活,400多個日子,從陌生到熟悉,程霞那漫長而又短暫的執教經歷,必將成為她教育中難忘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