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群) 1985年第一個教師節,我是在位于蟒嶺深山的丹鳳縣庾家河中學度過的。
第一個教師節時,我已經在三尺講臺上站了5個年頭。那時,庾家河中學屬貧困山區,交通不便,氣溫高寒,不通電。晚上學生在煤油燈下上自習,教師在煤油燈下備課、輔導、批閱作業。
我從小就喜歡閱讀。那時每月工資只有40多元,扣除伙食費后僅有十幾元,買書來讀是一種奢侈的想法,我時常為沒有書籍閱讀而深感痛苦,渴望學校建立圖書室的愿望從進入學校的第一天起就產生了。
當時,庾家河中學沒有水井,師生長期以來飲用河水。1985年春天,氣候干旱,河水干涸,師生飲水出現困難,只得在河道里挖坑飲食死水,我和10多位教師患上了胃病,肚子脹痛,不思飲食,在艱難中捱過了那段的日子。心中十分渴望學校能打一眼水井,結束吃河水的歷史。
從報紙上得知我國設立教師節的消息以后,我的心情異常激動,盼望有機會把自己多年來隱藏在心中的愿望表達出來。第一個教師節在充滿著巨大希望的等待中終于到來了。那天吃過午飯后5點鐘,區委、區公所聯合召開教師節教師座談會。楊校長帶領領導班子成員和幾位教師代表參加座談會,我是教師代表之一。就在會議即將結束的最后幾分鐘,區委書記問:“老師們有什么要求沒有?”積壓在我心中多年來的渴望促使我鼓足了勇氣站起來發言,提出了關于為中學建設圖書室和打水井的兩點建議。
出乎預料的是,區委書記當即就表態解決我提出的這兩個問題。座談會一結束,楊校長和黃會計兩人從區財政所領回了2000塊錢。1000塊錢用于購買圖書,設立圖書室,1000塊錢用于打井。
我激動地把這兩個好消息寫成通訊稿向縣廣播站做了報道。楊校長也十分高興,第二天就張羅為學校打井的事,并指派專人同我一起到縣城新華書店挑選購買圖書,看著自己夢寐以求的文學名著就在眼前,我心潮澎湃。
在那之后的多年,我之所以能長期扎根在庾家河中學教書,一是感動于第一個教師節座談會上區上領導非常及時的采納我的建議,看得起我這個普通的山區教師;二是文學名著閱讀豐富了我的閑暇生活。一晃30多年過去了,流水的歲月使我忘卻了許多記憶,但第一個教師節那次座談會的情景卻歷歷在目,使我終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