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大多數離家遠,食宿在校,學生有頭痛腦熱,徐立鋒就帶孩子去看病,經常給他們墊付醫藥費。遇到學生生病打針錯過了吃飯時間,他就做好飯給學生送到宿舍。學生上學途中要經過一條河,徐立鋒不放心,每天都堅持接送學生。夏天的一次,一位學生推著自行車走到河中央,自行車堵在淤泥里推不動,河水越漲越高,非常危險。徐立鋒趕緊跳下河,幫忙推出自行車,將學生拉上岸,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為了讓這些山里孩子和城里娃一樣成長,他堅持做好每一名學生的思想工作,及時關愛學生。對那些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家庭、生活困難家庭的孩子更是格外關注。初二年級的劉軍宏學習刻苦認真,但是成績總是上不去。徐立鋒抽出空閑時間給他補課,看到他手上的凍瘡嚴重,紅腫流膿,趕緊去衛生院買來消毒藥水涂擦,經常多做點飯,留他一起吃。在徐老師的開導和教育下,劉軍宏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他積極努力,學習進步很快,中學畢業后,自主創業,有了自己的事業。他對親友們講,沒有徐老師的關心愛護,就沒有他今天的新生活。初二年級的寇志勇因為瑣事和其他老師起了爭執,徐立鋒知道后,和寇志勇談心,了解事情的原因,講道理,勸說寇志勇不要因為瑣事影響情緒,耽誤學習。寇志勇向老師承認錯誤,打開了心結,全身心投入學習,之后成績直線上升,考上了商洛中學,后考入陜師大,現在西安工作。學生楊曉紅初三時不想上學了,想外出打工。徐立鋒找到他談心,對他說:“人生的起點不一樣,將來你到社會上所從事的工作就不一樣,人生的地位就不一樣。因此,要走好人生第一步。”楊曉紅在徐老師的開導下堅持上完了初中,后上了職業學校,畢業后幾經打拼,現在大城市有了房子和車。學生王治良初二時父親去世,為了照看母親,他打算輟學。徐老師耐心開導他要克服一時困難,完成學業。王治良中學畢業后當了小老板,生活的不錯。像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徐立鋒說:“山里孩子更需要關愛,因為他們家庭生活條件差,孩子普遍缺乏自信,對人生很迷茫。對他們多一份鼓勵和支持,培養他們堅強的意志甚至比教給知識更重要。點燃孩子們的希望,讓他們有信心走入社會,很好的融入社會,并成為有用之人。”
肩負重任
由于表現突出,2003年9月,徐立鋒被調往閆村鎮南寬坪小學任校長。與他教書的上官坊初中相比,南寬坪小學的教學條件更差,教室的窗戶全是用塑料紙糊的,教師宿舍的土墻是用報紙糊的,全校230多名學生,只有6名教師。徐立鋒一來就代六年級語文、數學、思想品德、科學、體育、音樂、美術等課程。教學任務繁重,生活上的諸多不便也使徐立鋒一度陷入迷茫。這時候,省委辦公廳包扶南寬坪村的孫寶貴處長來調研,見到他萎靡不振,開導道:“小伙子,一個人不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應該朝前看,絕對不應該失去奮斗的信心和勇氣。如果把平凡的工作當做一項事業來做,它就有干頭了。你要帶領大家制定一個目標,只要朝著目標努力,就一定會成功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你可以將你的信念、力量傳遞給你的同事、你的學生……”一番話令徐立鋒豁然開朗。他在日記中寫到:“一個人在封閉的環境中往往就像夜行人會迷失了自己,沒有前瞻的思想,沒有進取的精神,但是遇到一丁點的火星就會燃燒。我一定要內心藏著一把火,釋放激情和能量。”他不斷的告誡自己,這里需要我,一定要干一番事業!
徐立鋒發現學校沒有舉行過升旗儀式,就馬上去山陽買紅旗和竹竿,從學校到山陽要趕時間點坐村上的蹦蹦車,天不亮,徐立鋒就等車,來回顛簸40多里路買回了紅旗和竹竿,給孩子們上愛國教育課,讓孩子們感受升國旗時的莊嚴,并且規定每周一定時升旗,每天六點半上早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