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吳丕一直很關注加分政策的制訂與實施情況。他認為,公務員考試一旦加分,就容易出現造假的問題,并可能趨于泛濫。
在他看來,加分其實就是搞特殊化。“針對特殊人群可以用其他辦法進行照顧,而不一定要采取考試加分的方法,比如設置一些特殊的崗位進行另外招考。在考試層面上還是要讓考生平等。”吳丕說。
加分對考錄的影響有多大
“昨晚到四川人事考試網瀏覽了一會兒,看到內江市關于2009年下半年的公務員考試加分的名單。”網友“雨農”在他的博客中寫道,“隆昌的鄉鎮公務員招聘的是29人,考試的人上千,而這上千人中,有110人左右享受政策性加分,加分還是折合后直接加分的。……那么其他的考生只有陪考的命了。”
那么,公務員考試加分對招錄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
中國青年報記者根據寧夏回族自治區人事考試中心公布的《2010年上半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公務員招考筆試成績冊》,對表格中“區直部門(各職位從高分到低分不大于1比5的比例)”一欄的考生情況進行了統計:在公示的1217名排名靠前的考生中,有519人獲得了不同程度的加分,比例達到了42.64%%。在編號為“107001”的職位上(自治區商務廳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寧夏分會辦公室阿拉伯語翻譯),入圍公示的9名考生全部獲得了10分的加分。
“如果那個崗位只招一個人,別的考生可以不用考了。”當得知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公務員考試加分最高達20分時,已經考上國家公務員的王宇(化名)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公務員考試是很難的,筆試分數本來就很難拉開差距,如果加20分,即使面試分數很高也很難補回來。一旦所報崗位有人加這么高的分,別的考生就沒有機會了。”
今年1月,在四川省錄用公務員考試筆試已經結束,成績尚未公布之時,四川省委組織部、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出臺了《關于大學生村(社區)干部報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享受加分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川組通〔2010〕4號)。
該文件規定,對“2007年以來全省從高校畢業生中統籌選聘到村(社區)任職、并與縣(市、區)人事部門簽訂聘用合同、在村(社區)任職滿兩年以上(截至報考時間)、年度考核合格的大學生村(社區)干部”予以加分。加分標準是:每工作滿1周年,在折合后的筆試總成績中加2分,被縣以上組織人事部門評為優秀的另加3分。
根據文件表述,報考縣(市、區)和鄉鎮黨政機關公務員的考生,可按工作年數和獲獎次數累積計算。
這一規定引來其他考生的不滿,被指“無上限加分”。“無上限加分是對考試權威和公平競爭的挑戰。無上限的加分,勢必影響到考試的權威和公平。”一名網友在人民網強國社區發帖感嘆道。
同時,由于此種加分采取筆試成績折合后加分,有網友認為,“加4分相當于筆試成績加11.4分,加7分相當于筆試成績加20分,加10分相當于筆試成績加28.5分”,“公務員考試的筆試成績一般相差不大。如果"村官"在折合后加分,會有絕對的競爭優勢。"村官"的隊伍十分龐大,公招的人數相對較少,社會考生和應屆畢業生將很難與"村官"競爭”。
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公務員管理處一位李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時招考公告是去年年底發的,4號文件是在今年年初發的,社會反響很大。尤其對于那些不是“一村一大”、但是也是基層項目服務人員的考生來說,他們覺得很不公平。
據該李姓工作人員介紹,去年下半年四川省省級機關沒有招考,因此由各市(州)自行發布招考公告。最后,公務員管理處本著有利于穩定和有序工作的原則,根據公告和4號文件,由市(州)自行負責處理。據她了解,基本上各市(州)都是按照原來的公告來執行的,因為公告已經在網上先公布了,更具有公信度,“無上限加分”沒有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