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在中國土地上瘋長的高爾夫球場不僅耗費大量的水,還宣稱需要大量的人,高爾夫教育由此而興。
北京一家高爾夫教育學院的招生簡章里寫道:一座正常運營的高爾夫球場至少需要專業人才350人。按此計算,目前中國數百家高爾夫球場專業人才缺口10多萬人。盡管這一數據僅是推算,但很多懷揣希望的年輕人還是對此印象深刻。
一個球場需要350名什么樣的專業人才?這項和“貴族運動”相關的高等教育是專門培養精英的嗎?學了高爾夫專業的大學生就業狀況如何?
“上大學去學高爾夫”?
始建于1995年的深圳大學高爾夫學院是國內第一所培養高爾夫專業管理人才的高等專業學院。這個直接以高爾夫命名的工商管理學院2001年轉為民辦公助本科后,更接近人們對“上大學去學高爾夫”的想象。
23歲的法龍君今年畢業于該學院。他告訴記者,和其它統招的二本專業一樣,高三畢業生們在達到二本分數線,再達到該專業分數線后,可被錄取。進校后主要有三個方向的學習:球會管理、草坪管理、球技。
其中,管理學占學分比例較大,包括管理經濟學、企業文化、管理心理學等。學校還在高爾夫學院劃了一塊地作為試驗田,用于種草。讓學生對草坪土壤、草種養護等技術進行實踐。球技則是學生們在大一整個學年和大二上學期的專業必修課,所有人都必須過關,到大二下學期和大三則變為選修課。
法龍君說,這個專業每年學費13000多元,是整個深大所有專業里最貴的。和有些學費只要每學年4000多元的專業相比,高爾夫學習多出了基本裝備費,還有幾千元的下場費——法龍君和他的同學可以免費在學校高爾夫球場地練球。
除此之外,很多人自己購買了裝備。在法龍君的班級里,超過一半的男生自己買球桿,價格從6000元到14000元不等。
該學院副院長張雅琴告訴記者,高爾夫學院招生時文理兼收,畢業時可獲得管理學學士文憑。學生在校期間可學到的管理類知識屬于文科,學到的草坪專業知識屬于自然學科,球技、賽事等知識又使其成為一個體育人文學科。不過,由于下場打球等現實問題,學院設立至今,招生規模一直在80到100人左右。
張雅琴表示,現在一些內陸城市的學院在拓展二級學科時看好高爾夫專業,多來深大高爾夫學院取經。在北京、上海、云南、山東、海南等地區,高爾夫教育尤受追捧。深大已不滿足于高爾夫的本科教育,目前已經與英國的都柏林大學合作培養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