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朱榮緯 柯賢喜 譚顯根)新年開學以來,一股股關愛學生的新風,正吹向各個學校。
輕了書包 添了微笑
“媽媽,媽媽,老師說了今年就讀這個,不允許你們買輔導書了,誰買就把誰告到老師那里去,懲罰誰。這樣太好了,我就有更多時間去做我的手工制作了!”該縣城關小學2年級學生黃天依,開學第一天興奮地對媽媽說。
據了解,近年來,教育部門三令五申要求中小學校不得給學生增加負擔,學校的“負”減下去了,家長的“負”反倒上去了。為了切實改變這一現象,該縣從課堂、作業、學生課外生活等方面入手,把學生“減負”作為硬杠杠,要求教育主管部門與學校、學校與家長簽訂“減負”責任書,形成學校主抓、家長負責、社會參與的三位一體“減壓”模式。
“縣上這個舉措太好了,符合教育規律,學生負擔一旦輕了,就有充裕的時間思考問題,探索自然規律,教育質量自然也就上去了。”回龍中學校長王建武如是說。
“第一課”少了形式 多了內涵
開學第一天,不再是寫老套的新年新打算,取而代之的是學生們廣泛參與各種主題活動。走進該縣永樂中學,宣傳櫥窗里,勤儉節約、綠色環保、志愿者服務等學生自制的倡議書,吸引了許多同學的眼球。茅坪鎮小學,專門舉辦的學生法制安全專題講座,給前來報名的學生上了特殊的新年第一課,為前來的家長增長了安全知識。慧源學校“我的中國夢”主題班會,引起許許多多的學生熱烈討論……
大坪鎮中心小學的年輕教師代亞麗說:“這樣的開學第一課,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潛移默化的塑造了學生的心靈。”
“創新開學形式,增強社會新風尚系列主題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動手動腦能力,而且還豐富了學生內涵,培養了綜合素質,今后我們將把這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培養學生的一個重要課題,探索新途徑,尋找新方法,長期深入開展下去。”該縣教育局局長毛農權如是說。
美了味道 富了營養
在鎮安縣二中,筆者正好趕上了學生吃早點,在櫥窗前,筆者看到除了熱騰騰的面包和牛奶外,還有剛出籠的包子,炒白菜、粉條、芹菜等小菜和小米稀飯,種類十分齊全,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任意選擇。
在木王小學的學生食堂里也更是應有俱有,一陣香噴噴的飯菜味飄蕩在空中。師傅們正在忙碌著準備給學生們開午飯,張貼在墻上的鎮安縣營養餐帶量食譜格外引人矚目,寫著:米飯,大米100克,小米50克;菜,西葫蘆(洋蔥)150克,木耳5克,炒豬肉50克;湯,西紅柿50克,紫菜5克,綠葉菜50克,植物油12克……
筆者發現新制定的食譜,不僅明確規定了每一名學生的最低用餐量,而且食物的種類齊全了,菜色花樣豐富了,營養構成科學了。做飯的黃師傅笑著告訴筆者,“有了這菜譜,我們的飯好做了,學生們的營養也更加合理了,現在的農村娃娃可真享福了。”